[发明专利]负压创口贴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90724.1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6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叶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松 |
主分类号: | A61B17/03 | 分类号: | A61B17/03;A61F13/02;A61M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21***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创口 | ||
所属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创口贴,运用于医疗手术后的清洁创口,可以部分替代传统术后针线缝合的一种医疗用品。本发明专利利用负压吸附装置来固定术后清洁平整的创口,减小术后瘢痕形成,促进伤口愈合。本发明专利还具有吸除伤口渗出液的功能。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传统外科手术采用针线缝合手术切口,伤口愈合后往往留下“蜈蚣”形状的缝合瘢痕,大大影响手术部位皮肤美观。此外如何处理伤口渗出液也是其中一项大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外科术后传统针线缝合手术切口愈合后留下“蜈蚣”形状的缝合瘢痕影响手术部位皮肤美观这个问题,本发明专利运用负压吸引原理制成负压创口贴,能够牢固固定手术创口,部分替代传统术后切口缝合,减小瘢痕的面积和大小,促进创口愈合。本发明专利的抽液和负压吸引功能可以用来吸除伤口的渗出液。
本发明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主要由创口贴合面和负压气室装置两部分组成,产品主要由医用高分子透明材料制成,透明材质是为了方便观察创口愈合情况,贴合面由带有抗菌消炎药物纳米材料构成的粘力涂层,它可使创口贴合面与皮肤良好结合,并防止伤口感染,底部双重环形吸槽及密布的毫米吸盘通过毛细管与高弹力负压气室装置连接,负压气室装置在连接无菌注射器抽出空气后形成高度负压状态,双重环形吸槽及密布的毫米吸盘可牢固固定和密闭住伤口及其周围皮肤,为伤口愈合创造有利条件。负压气室装置部分具有瓣膜结构,阻止气体回流,负压气室装置可以将伤口渗出液吸入负压气室装置,并用负压维持贴面吸力。另一气口盲端在使用完毕用剪刀剪断,使愈合贴顺利取下。
本发明专利的有益效果是,
能够牢固固定手术创口,部分替代传统的术后切口缝合,减小瘢痕的面积和大小。本发明专利具有吸除伤口的渗出液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本发明专利正面图,图2.本发明专利背面图,图3.本发明专利剖面图,图4.负压创口贴负压气室的细微结构,图5.负压创口贴创口贴合面的毫米吸盘及吸槽的细微结构,图6.从防沾胶纸(9)上揭下负压创口贴,图7.用手延纵向蹦紧手术创口使创面紧密贴合,将负压创口贴平整贴在创口上,图8.用无菌注射器(12)连接抽气口(2)将气体抽出;图9.发现气室内有渗出液应及时抽出,并维持负压气室装置(5)高度负压状态,图10.气口盲端(1)在使用完毕用剪刀剪断,图11.取下负压创口贴。
其中代码分别表示1、气口盲端2、抽气口3、瓣膜结构 4、单向气阀 5、负压气室装置 6、毛细管通道 7、创口贴合面 8、粘力涂层 9、防沾胶纸 10、双重环形吸槽 11、毫米吸盘 12、无菌注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产品由创口贴合面(7)、负压气室装置(5)单向气阀(4)、抽气口(2)组成,产品主要由医用高分子透明材料制成,可以随时观察创口愈合情况,创口贴合面(7)表面是由含有消炎药物纳米抗菌材料构成粘力涂层(8),可使创口贴合面(7)与创口及其周围皮肤良好结合,负压气室装置(5)和底部双重环形吸槽(10)及密布的毫米吸盘(11)由毛细管通道(6)连接,底部双重环形吸槽(10)及密布的毫米吸盘(11)可将愈合贴牢固固定在伤口周围,可以密闭创口阻止病原体进入伤口。负压气室装置一端是单向气阀(4),瓣膜结构(3)在负压闭合状态能够阻止气体回流,负压气室装置(5)的顶部具有很强回复弹力,可以维持负压气室装置(5)内高度负压,并可以将伤口渗出液吸入负压气室装置(5),用无菌注射器(12)可以将渗出液抽出。气口盲端(1)在使用完毕用剪刀剪断,使负压创口贴顺利取下。
使用前先清洁创口并保持创口周围皮肤干燥,选取适合切口规格的产品,从防沾胶纸(9)上揭下创口贴,用手延纵向绷紧手术创口,将负压创口贴平整贴在创口上,并确保创口贴与创口及其周围皮肤紧密结合。用无菌注射器(12)连接抽气口(2)将气体抽出,直至贴面紧贴创口周围皮肤,顶端负压气室装置(5)塌陷并维持高度负压状态时即可拔除无菌注射器(12),抽气后瓣膜结构(3)闭合阻止气体回流(如创面未能整齐贴合或顶端气室无法维持负压应换新的负压创口贴),保持密切观察,如发现气室内有渗出液应及时抽出,并维持负压气室装置(5)高度负压状态。使用3-5天后用剪刀剪断气口盲端(1)即可将负压创口贴移除,清洁伤口后更换新的负压创口贴,直至伤口痊愈。并确保伤口不受外力拉开。
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本产品需严格按照外科无菌操作程序。2.使用前务必清洁创面,使用中避免水接触,拆封后请勿用手接触中间药心。3.皮肤过敏者停用。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5.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或包装漏气时禁止使用。6.非清洁创口不得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松,未经叶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07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