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91732.8 | 申请日: | 200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1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刘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3/00 | 分类号: | H04R23/00;C01B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声 装置 | ||
1.一种发声装置,其包括:
一基底;
一第一电极和一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隔设置于所述基底;
一发声元件,该发声元件为一碳纳米管结构,该碳纳米管结构与该第一电极 及该第二电极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该发声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导电粘结层,该导电粘结层设置于所 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表面,所述发声元件固定于该导电粘结层,且该导 电粘结层渗入该发声元件,该发声元件相对该基底悬空设置,且该发声元件 与所述的基底之间具有一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声元件与所述基底之 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0毫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包括多个第一电 极及多个第二电极,该多个第一电极与该多个第二电极交替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及多个第二 电极相互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和第 二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 极之间的距离为10微米至3厘米。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声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一 导电元件及一第二导电元件,所述第一导电元件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电连 接,所述第二导电元件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形 状分别为丝状、层状、棒状、条状或块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横截 面的形状分别为圆形、方形、梯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材 料分别为金属、合金或铟锡氧化物。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 为金属丝。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的直径大于等于 20微米。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粘结层渗入所述碳纳 米管结构的两侧。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粘结层的材料为导电 浆料或导电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浆料或导电胶的成 份包括金属颗粒、粘结剂和溶剂。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结构包括至少一 碳纳米管膜、多个碳纳米管线或一碳纳米管膜与碳纳米管线的复合结构。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 两个间隔体,该至少两个间隔体分别相对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设置于所 述基底与所述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体的材料为绝缘材 料。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 两个定位元件,该至少两个定位元件设置于该基底,分别限制该第一电极与 该第二电极的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至少两个定位元件为 形成于该基底的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173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刀具内冷孔加工的夹具及其定位机构
- 下一篇:在模型上进行特殊标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