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94443.3 申请日: 2008-10-24
公开(公告)号: CN101757407A 公开(公告)日: 2010-06-30
发明(设计)人: 方宝华;顾书华 申请(专利权)人: 常州善美药物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6/8967 分类号: A61K36/8967;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11/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3022 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哮喘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哮喘是以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为症状,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多基因遗传性,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哮喘又明显地受环境因素影响,如大气污染、吸入花粉、尘螨、真菌、食入鱼虾及病原体感染,临床常见和多发,给患者带来巨大身心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目前全世界哮喘发病人数已达1.5亿,而且多数国家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正在逐年上升,特别是儿童患者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大气污染的加重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其发病率和病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我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儿童可达3%,据测算全国约有1千万以上哮喘患者。 

长期以来,医学界始终关注和寻找哮喘发病的诱因,根据诱发因素的来源可分为: 

1、外源性过敏原,哮喘60%-80%发病与特异性变应原有关。 

2、病毒感染,儿童哮喘以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为主因,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毒感染的阳性率为10%~50%,而无症状间歇期的阳性率仅为2%~3%,在2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中,与哮喘发作更为密切的是鼻病毒感染。(单 ,方凤.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哮喘.2002,23(11):1261-1263) 

3、细菌感染,细菌内毒素可导致气道高反应;细菌抗原通过免疫机制诱发哮喘;细菌经神经调节机制引起哮喘,从鼻至支气管即上下呼吸道均有感觉神经受体和迷走神经受体,这些受体在粘膜下层,当气道粘膜受损害后(感染性炎性损害),粘膜上皮脱落,感觉受体暴露,即易受到刺激引起反射性支气管痉挛和咳嗽。 

4、咳嗽变异性哮喘,其特点为:患者多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疾病病史,慢性刺激性干咳常为其唯一临床表现,少数可伴有胸闷、咽痒、流涕等,症状易在春秋季节反复发作,以夜间、清晨、运动后较重,病程可持续数日到数年,运动、感冒、接触过敏原等常为其诱发因素。本病应用抗生素、止咳药无效,而平喘、抗过敏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也有些气道过敏的病人,并无典型的哮喘表现,主要症状只是咳嗽,呈刺激性干咳,甚至夜间更明显。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的原因与哮喘基本相同,即在气道过敏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基础上,因吸入诱发或激发因素而引起咳嗽。 

5、运动性哮喘,以男性儿童发病率较高。由于跑步、竞走、爬山等剧烈运动而诱发,运动性哮喘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干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有关,典型的表现是在体力活动开始后5~10min出现胸闷、咳嗽、气促和喘息,甚至明显呼吸困难,从而影响运动的持续进行。这一反应大多为短暂可逆性,约20~30min后可自行缓解。 

6、药物性哮喘,最常见的能引起哮喘的药物有阿司匹林、磺胺类、抗生素类、碘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各种蛋白制剂及麻醉剂等。凡用上述药物哮喘症状加重,或非哮喘病人用药后出现哮喘发作者称为药物性哮喘,其发病机制与过敏反应有关。近年发现,药物性哮喘占哮喘发病率的10.5%,阿司匹林哮喘占所有药物诱发哮喘的50%。 

7、心因性哮喘,情绪激动等精神因素促发的哮喘或使哮喘加重者即为心因性哮喘。 

此外,主动和被动吸烟是哮喘的主要诱发因素。(金丙雄,曹淑霞.哮喘的诱因.中国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6(10):46-48.) 

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支气管阻塞加重而出现哮喘,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但一般可自行或用自行或用平喘药物等治疗后缓解。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甚至导致哮喘持续状态。哮喘的主要症状是发作性的呼吸困难或胸闷,检查身体时主要可发现弥漫性哮喘音,呼气期较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善美药物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善美药物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44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