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磁动力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94755.4 | 申请日: | 2008-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8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安琦;胡步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恒辉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3/18 | 分类号: | H02K33/18;H01F7/18;H02J7/35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动力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磁动力装置,尤其是一种太阳能磁动力 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动力装置,如电动机,大多需损耗动力能源,而随 着地球能源的日益损耗,研制不损耗地球能源的动力装置日益 成为业界的关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磁动力装置, 通过太阳能电源组采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磁动力机运作, 不消耗地球资源,环保节能。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太阳能磁动力装置,包括磁动力机和太阳能电源组, 所述磁动力机包括筒形外壳、主轴、外绝缘层、线圈、外磁条、 内磁条和感应线圈,主轴可自由转动置于筒形外壳的中心轴线 上,主轴外周面上固设成环柱形的感应线圈,感应线圈外周面 上固连成环状排列的若干内磁条;筒形外壳内壁上固设成环柱 形的线圈,线圈连接太阳能电源组,线圈与筒形外壳内壁间阻 隔有成环柱形的外绝缘层,这样可防止线圈漏电于筒形外壳而 发生意外,线圈内壁上固连成环状排列的若干外磁条,所述内 磁条与外磁条间始终保持有一定间隙,内磁条与外磁条皆呈均 匀间隔排列且内磁条与外磁条的数量不一致,从而使内磁条与 外磁条始终为非对应排列,所述内磁条与外磁条皆为电磁铁, 这样通过太阳能电源组通电于线圈,外磁条产生磁极性,外磁 条产生磁极性瞬间使线圈内瞬时发生磁通量变化,感应线圈瞬 时产生感应电流,内磁条相应的产生磁极性,由于内、外磁条 的非对应排列,通过磁极的同极相斥和异极相吸原理,使成环 状排列的内磁条相对成环状排列的外磁条转动,内磁条的转动 切割线圈内磁力线而使感应线圈继续产生感应电流,内磁条持 续带有磁性,从而使环状排列的内磁条相对环状排列的外磁条 持续转动,使主轴随之持续转动。
主轴可自由转动置于筒形外壳中心轴线上的结构是:筒形 外壳一端设有端盖,端盖固定密封盖合于筒形外壳一端,端盖 中心形成一凸盖,主轴一端置于凸盖中,凸盖内侧与主轴一端 之间设有轴承;筒形外壳另一端中心设有一中心孔,主轴另一 端穿过所述中心孔,筒形外壳的中心孔内侧与主轴另一端之间 设有轴承,所述凸盖与中心孔位于筒形外壳的中心轴线上。
太阳能电源组包括控制系统、电源变换器、逆变器、太阳 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组,太阳能电池板连接蓄电池组,蓄电池组 连接逆变器,逆变器连接电源变换器,电源变换器连接控制系 统,控制系统连接线圈,太阳能电池板将采集到的太阳能转换 成电能储于蓄电池组中,蓄电池组输出的电能经逆变器控制电 流方向、电源变换器变换成所需电压和控制系统控制电流大小 后,作为磁动力装置的初始电源输入线圈,以此来控制内、外 磁条磁极性的方向和磁力大小,最终控制主轴转动的方向和转 速。
主轴外周面与感应线圈间阻隔有成环柱形的内绝缘层,这 样可防止感应线圈漏电于主轴而发生意外。
内、外磁条的相对面为斜面和斜弧面中的一种,这样在内、 外磁条的磁极间产生距离的远近,使磁场作用力集中在距离近 的内、外磁条磁极间,内、外磁条磁极间距离的不断变化确保 了成环状排列的内磁条相对成环状排列的外磁条不断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太阳能电源组采集太阳能,并 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来提供磁动力机运作,通过磁动力机的 内、外磁条的同极相斥和异极相吸,使成环状排列的内磁条相 对成环状排列的外磁条持续转动,从而使主轴随之持续转动, 整个动力装置不消耗地球资源,环保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磁动力机的A-A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恒辉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恒辉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47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备握笔模的笔
- 下一篇:一种电子业务处理的方法、系统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