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井下卧底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94813.3 | 申请日: | 2008-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2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许世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世东 |
主分类号: | E21C41/16 | 分类号: | E21C41/16;E21F13/00;E21D20/00;E02F3/96;E02F3/28;E02F3/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21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井下 卧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井下卧底机。
背景技术
采煤工作面遇到煤层底板松软时,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需要人工卧底来维持巷道的高度,即使正常工作下,转载机及皮带机下方也经常需要人工清理浮煤,来维持正常生产,职工劳动强度大,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材料配件目前都是由人工手拉葫芦进行装卸的,手拉葫芦的升根需要下棚或打起吊锚杆,不但工作量大、效率低、浪费材料,更主要的是人工在升根点下方作业安全隐患大。在综采放工作面设备安装时,前后溜槽的安装、卸车目前也是由人工手拉葫芦进行起吊、对位的,工作面切眼共需打200-300个起吊锚杆,遇到顶板条件差时还需下台棚加强维护,同样存在体力劳动大,效率低,浪费严重和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井下卧底机,它不但应用范围广,而且适应能力强。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井下卧底机,它包括车体部分和执行机构,车体部分包括工作台、驱动装置、行走装置和油箱,驱动装置与行走装置为传动连接,工作台通过行走装置上部设有的底盘与行走装置连接,工作台的前部与执行机构连接,所述的执行机构包括挖掘臂和操作头,挖掘臂的头部与操作头连接,尾部设有支座,在挖掘臂和工作台之间设有回转装置,挖掘臂包括大臂、小臂和动臂,小臂的一端与操作头为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动臂连接,在小臂的上方设有动臂油缸,动臂油缸的伸缩端通过连杆与操作头为转动连接,连接端与转动块为转动连接,动臂油缸通过连接管I和操纵装置的油路控制阀与进油管和回油管连通,大臂的一端与动臂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回转装置为转动连接,在大臂的上方设有大臂油缸I和大臂油缸II,大臂油缸I的伸缩端与转动块为转动连接,连接端与大臂为转动连接,大臂油缸II的伸缩端与大臂转动连接,连接端与支座为转动连接,大臂油缸I依次通过连接管II、大臂油缸II和操纵装置的油路控制阀与进油管和回油管连通。
所述的操作头为挖斗、破碎锤或吊钩。所述的回转装置包括箱体,在箱体的底部设有旋转座,旋转座的一侧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连接有回转支承,回转支承与挖掘臂的支座连接,在旋转座的另一侧设有支架,支架和旋转座固定在工作台上,在箱体内设有水平扭转装置和垂直扭转装置,水平扭转装置和垂直扭转装置通过回转支承与挖掘臂为转动连接。
所述的行走装置设有装配式钢制履带,在装配式钢制履带内由前至后依次设有引导轮、张紧油缸、支重轮、行走马达,引导轮由张紧油缸支撑,张紧油缸的一端与引导轮连接,另一端设有注油单向阀。所述的在行走装置的前部设有推土铲装置,推土铲装置位于两装配式钢制履带之间,推土铲装置包括连接杆和铲体,连接杆的一端与铲体为转动连接,铲体与挖掘机的宽度相同,另一端与底盘上设有推土铲支座为转动连接,在连接杆的上方设有推土油缸,推土油缸的伸缩端与铲体连接,连接端与底盘上设有的油缸支座为转动连接。所述的油路控制阀设置为手动多路阀,手动多路阀的一侧设有控制手柄,在手动多路阀与连接管II和连接管I之间都设有节流阀。所述的油箱的顶部设有空气滤清器与回油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世东,未经许世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48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脂塑料复合式可回收锚杆
- 下一篇:一种砼全内置芯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