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螺旋角麻花钻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96087.9 | 申请日: | 200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0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汤明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明仙 |
主分类号: | B23B51/02 | 分类号: | B23B5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3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麻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工具,尤其是一种金属加工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小螺旋角麻花钻。
背景技术
传统普通麻花钻,自它诞生百余年来,结构形状变化不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不断涌现,对钻实心孔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希望有针对性的专用钻头用于不同材料的加工。
针对钻软质易产生带状长屑的材料,如铝、铝合金、紫铜等,传统麻花钻的螺旋角度为20-30°,钻头主切削刃前角小,切削慢,扭矩和轴向力大,不利于排屑,因而切削温度高,相应钻头磨损大,缩短了钻头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小螺旋角麻花钻,能有效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改善排屑情况,便于切削液流入,降低切削刃上温度,使钻头切入工件快,工作效率高。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小螺旋角麻花钻,包括钻体(工作部分)和钻柄,其结构角度参数包括原始锋角、使用锋角、钻头螺旋角、横刃斜角、结构后角、尾隙角和周边后角,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螺旋角度数为25-35°。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所以具有以下优点:
1、降低了钻削抗力,比普通麻花钻降低轴向力30%左右,扭矩降低15%左右。
2、便于切削液流入切削区,减少了钻削热,降低了切削刃上的温度。
3、减轻了切削刃的磨损,提高了钻头的耐用度,从而可提高生产效率3-5倍。
4、改善了排屑断屑情况,使操作更安全。
5、钻头切入工件快,定心情况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麻花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密螺麻花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钻头螺旋角示意图。
1、钻体 2、钻柄 3、钻头刃带边缘刃 4、钻头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钻头包括钻体1(工作部分)和钻柄2,如图3所示,螺旋角β是指由钻头刃带边缘刃3(副刃)与钻头轴线4构成的锐夹角,通常,螺旋角β也为刃带边缘刃螺旋角展开到平面直线后与钻头轴线的夹角,本例中螺旋角β的度数为25°,钻头的螺旋角实际上相当于车刀刀片的进给方向前角(或称横向前角),因此,螺旋角越大,则前角越大,使切削轻快,降低了扭矩和轴向力且有利于排屑。如图1和图2我们可以看出,图2的螺旋横明显密于图1,故本专利的麻花钻也称为密螺麻花钻。
经以上加工后形成的密螺麻花钻,降低了钻削抗力,比普通麻花钻降低轴向力30%左右,扭矩降低15%左右;便于切削液流入切削区,减少了钻削热,降低了切削刃上的温度;减轻了切削刃的磨损,提高了钻头的耐用度,从而可提高生产效率3-5倍;改善了排屑断屑情况,使操作更安全;钻头切入工件快,定心情况好。
实施例二:
同实施例一的一种小螺旋角麻花钻,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螺旋角β的度数为30°。
实施例二:
同实施例一的一种小螺旋角麻花钻,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螺旋角β的度数为35°。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明仙,未经汤明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60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