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泥窑窑尾余热锅炉受热面悬挂结构及其振打装置和振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96306.3 | 申请日: | 2008-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9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镰泽和人;陈圆;马场太希;金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海螺川崎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2B37/24;F23J3/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241000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 窑窑尾 余热 锅炉 受热 悬挂 结构 及其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水泥熟料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是涉及一种余热发电系统用的水泥窑窑尾余热锅炉的受热管悬挂结构,本发明还涉及这种受热管悬挂结构的振打装置和振打方法。
背景技术
水泥行业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能源浪费大户,近两年国家持续宏观调控,节能降耗成了水泥行业必须完成的课题,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领域,余热锅炉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关系到整个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对水泥生产线余热的回收效率,而且关系到余热发电系统能否长期稳定的运行。目前,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由窑尾预热器排出的废气,品位低,流量大,含尘浓度高(≥80mg/Nm3),废气中粉尘浓度较大,且粉尘的粘附性较强。为了回收该低品位的废气余热,在窑尾设置了PH余热锅炉,由于余热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当废气通过锅炉进行热交换时,将附着在锅炉传热管的表面而阻碍热传递,使得锅炉的换热性能显著地降低,且使得废气在锅炉内的流动阻力增大,从而使耗能增大。目前在我国水泥余热技术中,大多数窑尾锅炉采用立式锅炉,立式锅炉地受热管都采用横排布置,这种结构使得受热管换热管外表面容易积灰,积灰较多后容易导致锅炉受热管换热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锅炉换热效率,确保水泥窑废气余热能够最大限度的回收,真正做到“热尽其用”的原则的一种水泥窑窑尾余热锅炉受热管悬挂结构。
本发明为一种水泥窑窑尾余热锅炉受热管悬挂结构,包括:余热锅炉,受热管,预热器,锅炉构架,振打装置,套管,所述的设置在余热锅炉内部的受热管设置为与锅炉构架垂直的结构,所述的振打装置设置在靠近受热管表面的位置,所述的垂直设置的受热管通过与其外径配合的套管固定。
所述的受热管为管状结构,设置为上下往复曲折的蛇形结构,受热管其靠近锅炉构架的上部弯曲部分悬挂在锅炉构架上。
所述的上下往复曲折受热管设置在同一平面或者设置在不同平面,悬挂锅炉受热管的锅炉构架的走向与受热管悬挂端平面的走向保持一致,所述的设置在余热锅炉内部的各受热管之间互相平行,且各管状的受热管之间互相间隔。
所述的固定受热管的套管上设置一个以上的从内部向外结构逐渐增大的锥形孔,锥形孔内安装与其结构配合的锥形限位销,限位销设置为向套管内径延伸的结构。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水泥窑窑尾余热锅炉受热管悬挂结构的振打装置,所述的振打装置设置在从受热管中部位置以下的部位,其最佳设置部位为受热管的下端。
所述的振打装置包括振打锤,振打装置固定座,固定轴,所述的受热管下端的下方设置靠近受热管下端的连接轴,连接轴上设置穿插在每个受热管下端的凸块,所述的振打装置固定座与受热管下端连接,延伸至每两个凸块之间的位置;所述的振打锤敲击在连接轴上。
所述的连接轴可以设置在延伸出余热锅炉本体,通过机械控制和人力控制的振打锤振打在延伸出余热锅炉的连接轴上,所述的振打装置可以在每个受热管下端的弯曲面处设置,也可以在每隔一个受热管下端的弯曲面处设置。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水泥窑窑尾余热锅炉受热管悬挂结构的振打方法,所述的振打方法是采用人工方法或机械方法,对所述的振打锤施加冲击力,通过振打装置,使受热管的下端受到冲击而产生振动,从而使粘附在受热管上的粉尘受到振动而脱落。
所述的振打方法是通过所述的振打装置对所述的受热管的下端弯曲部分进行水平方向的振动冲击。
所述的振打方法也可以是通过所述的振打装置对所述的管状结构的受热管的中部到下端之间的部位进行水平方向的振动冲击。
锅炉受热管采用本发明的悬挂结构,废气的流向是水平通过炉内的受热管,其带来的有益效果主要为:
一是可以减少受热管积灰,设备使用寿命延长;二是相比立式锅炉,可以减少受热管振打装置的数量,减少系统漏风量,换热效率大大提高;三是锅炉的维护工作量明显减小。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的说明书中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水泥窑窑尾余热锅炉受热管悬挂结构的整体结构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受热管悬挂结构式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套管与受热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套管上的限位销固定换热面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振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海螺川崎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海螺川崎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63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