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甲醛废气高效膜吸收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96513.9 | 申请日: | 2008-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2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朱振中;王志良;汪德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22;B01D53/7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时旭丹;刘品超 |
地址: | 214028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醛 废气 高效 吸收 技术 | ||
1.一种甲醛废气膜吸收方法,采用的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其径高比为0.1~0.3,装填密度为0.1~0.6,膜微孔孔径为0.1~0.3μm,孔隙率为0.1~0.6;其特征是采用吸收液水或1%~5%的氨水溶液吸收废气中的甲醛,生成甲醛的水合物甲二醇或六亚甲基次四胺,从而实现甲醛废气的资源化处理;
甲醛废气通过管程:浓度为5~1000mg/L、流速50~1000mL/min的甲醛废气被导入中空纤维膜接触器的下端,沿中空纤维膜管腔流至上端,尾气达标后放空;吸收液通过壳程:流速50~700mL/min的水或1%~5%的氨水溶液由恒流泵自吸收液循环槽泵入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侧面下端进入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在中空纤维膜的管外流动,从中空纤维膜接触器侧面上端流出,流回吸收液循环槽;透过膜的甲醛气体为膜管外的吸收液水或氨水溶液所吸收,生成甲醛的水合物甲二醇或六亚甲基次四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651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