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步电机中的端子盒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96552.9 | 申请日: | 200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3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环剑斌;苏申科;熊锋;唐震东;陆建松;李祥志;陆振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一军 |
主分类号: | H02K5/22 | 分类号: | H02K5/22 |
代理公司: | 靖江市靖泰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 平 |
地址: | 214500江苏省靖江市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步电机 中的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异步电机中的端子盒。
背景技术;
在家用电器行业中使用大量的异步电机,生产这类电机时,电机定子组件中嵌有若干组漆包线圈,漆包线与电源引出线进行绕接或接插件连接。接插件连接有接插件上盖、接插件下盖。接插件连接传统的操作工艺为:接插件铜片直接和接插件下盖铸成一体,接插件下盖先扣在电机定子嵌装件上,然后接插件下盖的铜插片与去漆后的漆包线进行绕接后再锡焊,电机装配时接插件下盖与接插件上盖压扣成一体。传统的操作工艺存在着若干个缺陷,定子流水线生产出定子嵌装件,进行沉浸漆,再进行定子引出线的锡焊,接插件下盖与接插件上盖配合。这其中要换若干个生产现场,定子嵌线→浸漆→漆包线去漆膜→漆包线与铜端子锡焊,通常一个定子有5Kg-6Kg,人工搬运有一定的劳动强度;每一个工序都应把定子嵌装件放入周转箱中进行流转,下道工序操作时,把定子嵌装件从周转箱中取出,放在工作台上,工序结束后,再把一个个定子嵌装件重新放入周转箱中流转,多次不必要的转移生产场地,浪费人工和物力,同时易造成定子线圈的磕、碰、划伤,埋下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异步电机中的端子盒,它能很好地克服以上产品所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异步电机中的端子盒,是由接插件上盖、接插件下盖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把接插件下盖的铜接插片与塑料的接插件下盖分开,设置成二个部件,塑料部分的接插件下盖设置有铜插片槽,接插件上盖设置有导线槽。
所述的铜接插片设置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当电机不用热保护器时,三根或更多的漆包线头直接与铜接插片电阻压力焊接;另一种为当电机带热保护器时,热保护器电源线直接用压接端子压接,其余两根或更多的漆包线头直接与铜接插片电阻压力焊接。
本发明的工艺为:定子嵌线→浸漆→漆包线与铜端子压力电阻焊接。
本发明接插件连接具有弹夹性强、接触性好、使用方便灵活、经久耐用之优点,并带有绝缘外壳和接插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改进前接插件下盖示意图;
图2是改进前接插件上盖示意图;
图3是改进后接插件下盖示意图;
图4是改进后接插件上盖示意图;
图5铜插片示意图;
图6压力电阻焊接前示意图;
图7压力电阻焊接后示意图;
1.铜接片,2.接插件下盖铜插片位置孔,3.无导线槽,4.铜插片槽,5.插件下盖铜插片位置孔,6.导线槽,7.铆接电源线配合处,8.与端子盒配合锁紧防退弹片,9.压力电阻焊卡片,10.压力电阻焊卡片,11.漆包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异步电机中的端子盒,是由接插件上盖、接插件下盖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把接插件下盖的铜接插片与塑料的接插件下盖分开,设置成二个部件,塑料部分的接插件下盖设置有铜插片槽4,接插件上盖设置有导线槽6。
所述的铜接插片设置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当电机不用热保护器时,三根或更多的漆包线头直接与铜接插片电阻压力焊接;另一种为当电机带热保护器时,热保护器电源线直接用压接端子压接,其余两根或更多的漆包线头直接与铜接插片电阻压力焊接。
具体实施时,接插件下盖的铜接插片与塑料的接插件下盖分开,做成二个部件,塑料部分的接插件下盖预留有铜插片槽,同时接插件上盖设置有导线槽。在接插件上、下盖配合时,引出线有足够的空间。结构既紧凑又安全。铜接插片设置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当电机不用热保护器时,三根或更多的漆包线头直接与铜接插片电阻压力焊接;另一种为当电机带热保护器时,热保护器电源线直接用压接端子压接,其余两根或更多的漆包线头直接与铜接插片电阻压力焊接。本发明的工艺为:定子嵌线→浸漆→漆包线与铜端子压力电阻焊接。焊接时在浸漆流水线上完成,省去了去漆包线漆膜工序和浸漆到焊接的装箱、运输工序,直接放入周转箱中,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杜绝了因磕、碰、划伤埋下的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一军,未经环一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65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