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酰胺类衍生物及其在制药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96684.1 | 申请日: | 2008-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2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秦引林;刘现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引林 |
主分类号: | C07D241/08 | 分类号: | C07D241/08;C07D241/06;C07D405/04;A61K31/495;A61K31/496;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6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酰 衍生物 及其 制药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药中的应用,尤其涉及一种乙酰胺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药中的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都是生命的基本现象,是维持体内细胞数量动态平衡的基本措施。在胚胎发育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多余的和已完成使命的细胞,保证了胚胎的正常发育;在成年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衰老和病变的细胞,保证了机体的健康。和细胞增殖一样细胞凋亡也是受基因调控的精确过程。细胞凋亡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通过胞外信号激活细胞内的凋亡酶半胱天冬酶(caspase),一条是通过线粒体释放凋亡酶激活因子激活caspase。这些活化的可将细胞内的重要蛋白降解,引起细胞凋亡。
Caspase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这些蛋白酶是引起细胞凋亡的关键酶,一旦被信号途径激活,能将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使细胞不可逆的走向死亡,它们均有以下特点:①酶活性依赖于半胱氨酸残基的亲核性;②总是在天冬氨酸之后切断底物,所以命名为Caspase(cysteine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又称之为凋亡酶;③都是由两大、两小亚基组成的异四聚体,大、小亚基由同一基因编码,前体被切割后产生两个活性亚基。
大多数活细胞含有一种称为半胱天冬酶-3酶原(procaspase-3)的蛋白质,当这种蛋白质被激活后,它就转化为有活性的半胱天冬酶-3酶(caspase-3)并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即凋亡。但是在癌症细胞内caspase-3的信号通路被中断,结果癌细胞就不被破坏从而形成肿瘤。因此,需要找出一种物质能激活癌症细胞内的procaspase-3,使之转变为caspase-3而使癌症细胞启动程序性死亡。
目前,国内外均有关于caspase-3使癌症细胞启动程序性死亡的研究,但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药物上市。2006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Paul J. Hergenrother教授等研究人员造出一种合成分子PAC-1,该分子能够直接激活procaspase-3转变为caspase-3,从而在细胞内启动凋亡。研究表明,癌细胞获得PAC-1后的23小时内就会被杀死,该分子对同一个人的癌细胞比非癌变细胞的作用大上百倍。安巍巍等研究去甲斑蝥素(NCTD)通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途径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表明在NCTD作用下,细胞形成典型的凋亡小体,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明显的DNA梯带,即NCTD可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乙酰胺类衍生物及这种衍生物及其在制药中的应用,其在癌症细胞中发挥作用使细胞自身死亡,本发明人不仅对于乙酰胺类衍生物的激活癌症细胞内的procaspase-3作用进行了考察,而且对其促凋亡作用进行了研究。基于这些发现,完成了本发明。
技术方案:乙酰胺类衍生物,结构式为:
R为-X-Ar、-X-COOH、-CO-Ar、-SO2-Ar、-X-Het.、或-X-NR1R2;其中X为具有1至8个碳原子的亚烷基,亚烷基不被取代或被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烃取代;Ar为苯基、吡啶基、萘基、嘧啶基或喹啉基,苯基、吡啶基、嘧啶基或喹啉基不被取代或被1至5个取代基取代;Het.为具有1-4个氮原子、1-4个氧原子或1-4个硫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杂环基;R1和R2相同或不同,为氢、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3至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
其中R可以优选为-CH2-Ar、-CH2CH2-Ar、-CO-Ar或-SO2-Ar,其中Ar为苯基、吡啶基、嘧啶基或喹啉基,苯基、吡啶基、嘧啶基或喹啉基不被取代或被1至5个取代基取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引林,未经秦引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66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