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产菊糖果糖转移酶的菌株和用该酶生产双果糖酐Ⅲ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96709.8 | 申请日: | 200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3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江波;沈宇峰;沐万孟;张涛;赵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9/10;C12P19/18;C12R1/0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时旭丹;刘品超 |
地址: | 214122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产菊 糖果 转移酶 菌株 生产 果糖 方法 | ||
1.一株产菊糖果糖转移酶的菌株,其分类命名为金黄节杆菌(Arthrobacteraurescens)SK 8.001,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8120。
2.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金黄节杆菌SK 8.001,发酵生产菊糖果糖转移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1)种子培养
种子培养基:蛋白胨1-10g/L,NaCl 1-10g/L,牛肉膏1-5g/L,pH7.0,去离子水配制;
将金黄节杆菌SK 8.001于25-30℃、100-250rpm的振荡速度下在种子培养基中培养10-16h来活化该微生物;
(2)发酵培养
发酵培养基:菊糖3-30g/L,硝酸钠1-20g/L,氯化钾0.5-2g/L,磷酸二氢钾0.5-2g/L,硫酸镁0.5-3g/L,pH 6.5-8.0;
在25-30℃、搅拌速度为200-500rpm、空气流量为5-30m3/(L·h)的条件下在发酵培养基中发酵48-96h生产菊糖果糖转移酶;
(3)发酵后处理
通过离心法除去发酵液中的菌体,得到菊糖果糖转移酶粗酶液;
或菊糖果糖转移酶粗酶液进一步超滤浓缩,用3倍浓缩液体积的工业酒精沉淀蛋白质,离心和冷冻干燥得到菊糖果糖转移酶粗酶粉。
3.用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制备的菊糖果糖转移酶转化菊糖生产双果糖酐III的方法,其特征是:
向质量浓度1%-50%菊糖溶液中添加菊糖果糖转移酶催化转化,转化反应条件为:底物菊糖浓度范围为1%-50%,酶对底物的用量为0.01-10U/g,pH 5.5,转化反应温度为40-50℃,转化反应时间3-24h,得到含有双果糖酐III的酶反应液,用于制备双果糖酐III糖浆、双果糖酐III粉末或双果糖酐III晶体;
酶活力U定义为在温度55℃,pH5.5条件下1分钟产生1.0μmol双果糖酐III所需的酶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双果糖酐III糖浆的制备方法,步骤为:
(1)脱色
在含有双果糖酐III的酶反应液中添加活性炭,添加量为酶反应液的0.2%-2.0%,在80℃下温育30min,然后进行硅藻土过滤,取脱色液;
(2)浓缩
将脱色液真空蒸发浓缩至固形物含量为60%-95%,即得双果糖酐III糖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双果糖酐III粉末的制备方法,步骤为:
(1)脱色
同权利要求4所述脱色步骤;
(2)浓缩
将脱色液真空蒸发浓缩至固形物含量为20%-40%的浓缩液;
(3)喷雾干燥
将麦芽糊精与以固形物含量干基计的双果糖酐III浓缩液按照重量比1∶1-1∶5的比例混合,控制进风温度170-180℃、出风温度为70-80℃,喷雾干燥,得到含麦芽糊精的双果糖酐III粉末。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双果糖酐III晶体的制备方法,步骤为:
(1)脱色
同权利要求4所述脱色步骤;
(2)结晶
将脱色液浓缩至固形物含量为60%-95%,快速降温至50℃,缓慢均匀添加双果糖酐III晶种,向浓缩液中缓慢加入0.2-2倍浓缩液体积的乙醇,通过12h的缓慢降温过程温度降至10℃,得含双果糖酐III晶体的糖膏,用乙醇清洗去除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心分离,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双果糖酐III晶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670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