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耐候性涂料饰面保温装饰板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96871.X | 申请日: | 200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3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马保国;吴媛媛;马玲;朱艳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075 | 分类号: | E04F13/07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0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耐候性 涂料 保温 装饰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MUV涂料作饰面的高粘结强度与高耐侯性的轻型保温装饰板,主要用于建筑围护结构墙体外墙外隔热保温。
二、背景技术
外保温模式是目前所采用的最广泛的节能墙体系统,它由隔热保温材料通过贴、粉、喷的施工工艺在外墙体外侧的基层上包一层隔热保温层,该模式的特点是能比较彻底地消除“冷桥”的影响;对外墙体系起到保护作用,使其减少或避免裂、渗的通病。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主要表现为施工偏差、材料含水会影响墙体的整体保温性能,同时由于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复杂、人工控制过程相对较多,因此施工质量低、施工速度慢,影响了建筑物的节能效率和建筑物的安全性。
目前,保温装饰板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主要方法是将原有的现场施工工艺进行预制化生产,进行生产EPS板、抹抗裂砂浆、放置网格布、涂刷腻子、饰面装饰的一体化生产,形成产品,最终对建筑物外墙进行粘贴锚固。此种方法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效率高、受气候影响小等优点,现已成为外墙外保温领域的革命性创新产品。
但现在许多生产单位在注重保温装饰板施工优越性和安全性的同时,却忽略了这种预置板的饰面装饰性和耐久性。不重视板的饰面,使用低档次或与板不相匹配的涂料,轻则出现饰面涂料的开裂、剥落,影响装饰效果,重则引起开裂涂层进水,导致装饰板整体脱落,影响其安全性。另外,外墙外保温的使用寿命为25年,外墙建筑涂料的使用寿命一般为8—10年,而现在许多保温装饰板由于不具有耐侯性,在使用2—3年后即不得不重新涂刷饰面涂料,造成了经济上的浪费。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耐侯性涂料饰面保温装饰板。本发明针对保温装饰板耐久性较差和粘结强度不高的问题,选择了一种与板匹配的具有高耐久性、高粘结强度的MUV涂料,使保温装饰板具有高耐久性的特点。
本发明采用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耐侯性涂料饰面保温装饰板,在保温层1之上组合保护层2,在保护层2之上用滚涂方式涂覆饰面层3。所述的保温层1为25kg/m3EPS保温材料;保护层2为符合要求的抗裂砂浆层或成品板,且成品板已按附图1所示切割成“凸”字型(剖视),以便于采用锚固件进行板的固定;饰面层3为一种与保护层2匹配良好的MUV涂料,颜色、图案及花纹可选择。本发明选择的饰面层3很好的涂覆于保护层2之上,且使得此种保温装饰板从根本上提高了耐侯性,冻融循环20次后其拉拔强度≥0.4Mpa。该保温装饰板可广泛用于各类建筑物的墙体保温与装饰系统,具有装饰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施工方便、安全性高的优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EPS保温材料具有低的导热系数和吸水率,具有优异的保温节能效果;本发明采用的保护层具有抗裂、保护保温层的作用,且锚固方式效果好,其安全性得到保障;本发明采用的饰面涂料与保护层附着力极好,且耐久性优良,能很好的体现保温装饰板的装饰效果。本发明采用粘铆结合的固定模式,安装简单,安全性好。
四、附图说明
图1、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为保护层为抗裂砂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EPS保温材料;2——抗裂砂浆层;3——MUV涂层
图2为保护层为成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EPS保温材料;2——成品板;3——MUV涂层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高耐侯性涂料饰面保温装饰板,在保温层1之上组合保护层2,在保护层2之上用滚涂方式涂覆饰面层3。所述的保温层1为25kg/m3EPS保温材料;保护层2为符合要求的抗裂砂浆层或成品板,且成品板已按附图1所示切割成“凸”字型(剖视),以便于采用锚固件进行板的固定;饰面层3为一种与保护层2匹配良好的MUV涂料,颜色、图案及花纹可选择。本发明选择的饰面层3很好的涂覆于保护层2之上,且使得此种保温装饰板从根本上提高了耐侯性,冻融循环20次后其拉拔强度≥0.4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轩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68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