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催化热加合合成新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96891.7 | 申请日: | 2008-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7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蔡诗改;魏铭;高山俊;夏涛;黄进;李远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同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8/46 | 分类号: | C08F8/46;C08F110/10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建英 |
地址: | 4327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异丁烯 酸酐 催化 热加合 合成 新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原料的合成工艺,特别是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催化热加合合成新工艺,属于精细化工领域,也属于高分子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合成工艺,主要由烃化和胺化两步反应组成,即(1)分子量700~3000的聚异丁烯与顺丁烯二酸酐反应制得聚异丁烯丁二酸酐;(2)聚异丁烯丁二酸酐与多乙烯多胺反应制得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据申请人所知,第(2)步反应的工艺相对比较单一,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第(1)步反应的工艺进行优化,其目的是探索建立产率高、工艺简单环保、反应条件温和的合成工艺。据了解,现有的第(1)步反应工艺主要有氯化烃化和直接热加合。众所周知,氯化烃化法作为现今最大规模生产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常用方法,其最大优点是:对原料聚异丁烯的活性要求低、反应温度低。但是存在必须使用腐蚀性和毒性极强的氯气的缺点,一方面不符合目前化工行业倡导的安全、环保生产的要求,而且按照该方法生产出的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产品,不可避免地存在残留氯,影响产品质量,且无法满足国际上对环境和生态安全的要求,也不符合石油产品“绿色化”的发展趋势。直接热加合法虽可避免氯气的使用,但存在的不足是,反应周期长,热加合温度高达230℃,聚异丁烯转化率不高,为了保证成品率,必须使用含量70%以上的高活性聚异丁烯,从而大大增加了原料成本,造成的经济效益不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尤其是该反应工艺产生的副产物多,难于除去,而且很容易损坏生产设备,这些都是企业工业化生产的严重要阻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进行工艺优化改进,提出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催化热加合合成新工艺,其是一种成本低廉、环保的催化热加合合成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新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聚异丁烯为原料,采用催化热加合法制备聚异丁烯丁二酸酐,其特征在于,在制备过程中,采用了化学原料马来酸酐,并加入催化剂或复合催化剂,催化剂选用过氧化物或偶氮化物,复合催化剂由过氧化物和偶氮化物组成,其基本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按摩尔比选取聚异丁烯、马来酸酐、催化剂或复合催化剂;将聚异丁烯、马来酸酐和催化剂或复合催化剂置于反应容器中;
2)然后,油浴加热,搅拌,逐步升温至反应温度,反应温度范围为:60℃-220℃,然后回流反应2-12小时,得聚异丁烯丁二酸酐。
其特征在于,聚异丁烯分子量范围为700-3000。
其特征在于,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为1:0.9-1:1.5。
其特征在于,聚异丁烯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1-1:1.2。
其特征在于,催化剂选择过氧化特丁基或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
其特征在于,组成复合催化剂的过氧化特丁基与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的摩尔比为1:0.1-1:3。
本发明的工艺过程是,采用聚异丁烯和马来酸酐,在过氧化特丁基、过氧化羧酸酯及其复合催化体系等过氧化物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热加合烃化的方法,得到聚异丁烯丁二酰酸酐。主要原料采用具有不同分子量的聚异丁烯,它们具有反应活性高、耐酸、耐碱、耐水、耐寒、耐热及耐老化性能,且无毒、无味、无色透明、不易燃、化学稳定性高等特点;
氯化烃化、直接热加合和催化热加合三种工艺的比较如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同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同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68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稿件处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性能的混凝土膨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