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保真模拟地层钻井堵漏评价实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97973.3 | 申请日: | 200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8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E21B47/10 | 分类号: | E21B47/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 荣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保真 模拟 地层 钻井 堵漏 评价 实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保真模拟地层钻井堵漏评价实验系统,属于钻探领域。
背景技术
井漏是石油天然气钻探过程中普遍存在、经常遇到的复杂问题。由于井漏引 起的井下复杂事故,对钻井、完井施工危害极大,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工程界关注 的问题。钻井作业中,一旦发生漏失,不仅延误钻井时间,损失钻井液,损害油 气层等,而且还可能引起井壁失稳导致井塌、卡钻、井喷等一系列复杂情况与事 故,甚至导致井眼报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地层漏失情况与岩石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井底压差、泥浆中加入的堵漏 材料的性质、尺寸,加入材料与地层的相互作用具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国内外 所具有的静态堵漏评价实验装置,其基本结构基本上都是采用一端加压,中部为 一垂直的圆筒,下部为带阀门的管线用于排液。圆筒内先用割缝板及小玻璃球或 小钢珠等填充模拟漏失地层,在漏层上部加入堵漏浆液,使用气压等驱动装置将 浆液压入模拟地层,评价堵漏材料的性能。由于模拟地层与实际地层性质严重失 真,导致实验结果与现场应用结果差别太大。由于我国很多油气田勘探与开发中 普遍存在漏失,研制出一套高保真模拟地层堵漏评价实验装置,在实验室内模拟 井底温度、压力、地层性质、地层开启压力及液体循环状态下评价堵漏材料的堵 漏效果对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保真模拟地层钻 井堵漏评价实验系统,该发明模拟地层漏失岩石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井底压 差、泥浆中加入的堵漏材料的性质、尺寸及加入的堵漏材料与地层的相互作用。 该系统主要由加压系统、堵漏液容器、高保真漏层模拟器、环压加压系统即加温 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
实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保真模拟地层钻井堵漏评价实验系 统,至少包括加压装置、堵漏液容器、压力表和液压泵,加压系统通过堵漏液容 器和高保真漏层模拟器连接。
其中高保真漏层模拟器包括模拟漏层、耐高温高压胶筒、夹持器、堵头和加 热器,模拟漏层填充在对开岩心筒中,对开岩心筒外套有耐高温高压胶筒,耐高 温高压胶筒外安装有夹持器,夹持器外套有加热器,填充有模拟漏层的对开岩心 筒上下两端均设有堵头。
所述的对开岩心筒的截面为圆环,对开岩心筒由两个半圆形的岩心筒组成, 在连接部位通过相互插接实现无缝连接。该连接方式有利于安装与打开,在压力 达到一定程度后,对开岩心筒向周向打开一定的距离,模拟地层在堵漏液的压力 下孔隙、裂隙张开。当堵漏液进入地层维持一定压力后,在对开岩心筒周围施加 液压,模拟地层压力使堵漏液反排。实验结束后,打开对开岩心筒,测量堵漏液 进入地层的深度与强度,可反复使用,操作简便,经济性好。
所述的夹持器呈“[]”状,夹持器通过上下两端紧固耐高温高压胶筒,夹持 器起到密封上下堵漏与耐高温高压胶筒的作用,夹持器中部与耐高温高压胶筒之 间形成环形空间,环形空间处接有液压泵。
所述的堵头的中间开有一个通孔,上堵头的通孔通过高压管道与柱塞泵连 接,堵漏液从上堵头的通孔进入模拟漏层;下堵头的通孔直接与容器连接,从地 层渗出的堵漏液通过下堵头的通孔接到容器中。根据实验需要时,还可以通过下 通孔时间压力,模拟地层油气压力下堵漏液挤入地层后抵抗油气压力的能力。
本发明使用的耐高温高压胶筒为抗150℃以上的温度、承受60Mpa以上的压 力的胶筒,工作时套在插接式对开岩心筒外面,并且在两端与堵头连接,起到密 封模拟地层的作用、在实验需要时可以在环空中施加压力,并且将压力通过对开 岩心筒传递到模拟地层,检测在地层压力下挤入地层的堵漏材料的反排情况。
上述的加压系统与堵漏液容器之间设有压力表,堵漏液容器与高保真漏层模 拟器之间设有压力表,环形空间处和液压泵之间设有压力表。
所述加热系统为双柱塞高压计量泵,该泵最大排量13L/h,最大压力50Mpa, 柱塞泵将堵漏液压入模拟地层。所用工作介质为清水,优选蒸馏水。
堵漏液容器用于储存堵漏液、工作压力40MPa,容积2000mL,容器为活塞 式结构,可将堵漏液与加压液体隔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79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