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质锅炉监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98211.5 | 申请日: | 2008-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3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奇飞;聂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慧生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F24H1/00;F24H9/18;F24H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15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锅炉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质锅炉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热水锅炉是一种常用的利用燃料在炉内燃烧释放化学能,把低温水加热到一定温度的高温水的热能转换设备。热水锅炉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制取热水、采暖等领域。目前的热水锅炉一般采用煤、石油、电能等作为燃料的来源。
热风炉是利用燃料(煤、油、天然气及有机垃圾等)在炉内燃烧释放化学能,把低温空气加热到一定温度的高温空气的热能转换设备。热风炉也可以利用其它热能(电能、余热)加热空气。热风炉广泛用于塑料、橡胶、化工、涂装、纺织、印染、非织造布、造纸、保温材料、制药、药材、农产品、饲料、食品、铸造、建材、木材、陶瓷、焊接材料等供热和干燥领域。热风炉也适用于大空间、间歇性供热场所取暖、矿井井口除冰、农业种养殖业等场所。
生物质燃料是指采用稻壳、秸秆、甘蔗渣、木片、木屑、锯末、竹屑、竹丝、动物粪便等有机农作物、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经过粉碎后加压、增密成型的一种燃料,其有块状、球状、棒状等多种形状,其具有体积小、比重大、耐燃烧、便于储存和运输等优点。生物质燃料中挥发份占绝大部分,其在加热时会产生大量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气体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热能。如将生物质燃料作为热水锅炉的燃料,则会带来比现有燃煤及燃油锅炉更好的优点。同样,采用生物质燃料的热风炉具有低污染、热能高、加热效率高、固体炉渣少、长寿命等优点。
但是由于采用生物质燃料的热水锅炉或热风炉的结构与采用煤炭等燃料的锅炉结构相似,因此生物质锅炉也可以采用煤炭作为燃料。出于环保方面减少污染的考虑,目前很多地方都限制了燃煤锅炉的使用,甚至禁止使用。虽然生物质锅炉相对于燃煤锅炉污染少,但是由于燃料的可互换性,为了防止使用生物质锅炉燃烧煤炭,一些地方甚至也对生物质锅炉进行了限制或禁止使用,给生物质锅炉的普及及使用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如果能够通过技术手段保证生物质锅炉只使用生物质燃料而避免燃烧高污染的煤炭,则可绕开上述政策的限制,为生物质锅炉的使用打开大门。
另外,现有的生物质燃料热水锅炉或热风炉在每次送料时,都需要打开炉门,炉门打开后,会使多余的自然空气进入炉膛内,从而降低了燃烧效率。而且,在每次送料时,其用于推料的推料块需要人工手动往复推料,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使得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对进料及排放进行实时监测的生物质锅炉监测系统,该生物质锅炉监测系统能够保证生物质锅炉只使用生物质燃料而避免使用高污染排放的燃料。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生物质锅炉本体、排烟通道,所述生物质锅炉本体上设有用于监控进料口的摄像头,所述排烟通道内设有气体感应监测器,所述摄像头、所述气体感应监测器与信号接收器相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器与信号记录仪相连接。
所述摄像头、所述气体感应监测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与位于本地或远程的所述信号接收器相连接,所述信号接收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与位于本地或远程的信号记录仪相连接。
所述生物质锅炉本体包括炉体、炉膛、料斗、换热器、若干个炉排,所述炉体上设有点火炉门、排渣炉门,所述料斗的底部设有推料块,所述炉膛的顶部设有烟气通道,若干个所述炉排从所述料斗的底部向所述炉膛的底部呈阶梯状排布。
所述换热器为气—水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水侧分别设有冷水进口、热水出口,所述换热器的气侧分别与所述烟气通道、所述排烟通道相连通。
或者,所述换热器为气—气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冷侧分别设有冷风进口、热风出口,所述换热器的热侧分别与所述烟气通道、所述排烟通道相连通。
所述炉膛内设有反射壁,所述反射壁呈弧形将热量反射到若干个所述炉排上。
所述炉膛内的顶部设有弧形壁。
所述推料块采用电动控制。
若干个所述炉排的中心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α=20°~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慧生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慧生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82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扩展使用组成部件的便携式电脑
- 下一篇:乙醛酸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