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降低血压作用中药酒的配方与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98775.9 | 申请日: | 200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3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曾祥菲;曾祥霖;曾祥云;曾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正 |
主分类号: | A61K36/537 | 分类号: | A61K36/537;A61K9/14;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9/12;C12G3/04;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500广东省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降低 血压 作用 药酒 配方 制备 方法 | ||
1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中药配制具有降低血压作用的红色药酒,尤其是适于患轻、中度原 发性高血压患者可以适量饮用(不宜过量)。药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 录的中药剂型之一,本配方适于制备洒剂,同时也适于制备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 等中药制剂。属中药制剂领域。
2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我国高血压患者多达1.5亿人,目前医学上除药物冶疗外对高血压患者的 医学忠告是“戒烟限酒”,但医学上“酒是舒筋活血”之物,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饮酒, 然而现实中众多酒徒患有高血压,限酒艰难,见酒残涎欲滴,控制不好,极易发生微循环 血管异外,后果严重。
医学文献:复旦大学医学院,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 版,2002年4月第11版,p1429页,第十一章,高血压病和症状性高血压病,治疗(p1437 页):限制饮酒量。然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多都有嗜酒习贯,而戒酒艰难。本发明药酒 适量饮用能帮助患者解酒瘾,又不会使血压升高。本配方不添加任何化学合成药物,只要 不超量服大醉,服用安全,是一种值得向戒酒艰难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推荐的饮料酒,对 饮酒后微循环血管异外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3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限酒并逐步达到最终戒酒的目的,本发明零号红 酒提供一种既能为嗜酒者解酒瘾,同时不会使血压在饮酒时升高,逐步戒酒,配合治疗控 制高血压病症进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属于一种预防和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中医学叫眩晕)的中药酒,其 特征是补气固表扶正,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祛风通络,利尿,清热解毒组方而成。
配方:黄芪25~27%,丹参12~14%,川芎12~14%,野菊花12~14%,红花3%,甘草5~7%, 蜂蜜25~27%,45%(±5%)白酒用量为黄芪、丹参、川芎、野菊花、红花、甘草、蜂蜜七 味总重量的3倍量(kg∶L)。
制法:
3.1黄芪、丹参、川芎、甘草共四味中药材捡选、清洗、切碎使成薄片或粗粉与野菊 花、红花合并置于密器中,将白酒加入瓶中,使酒过药面,放置浸泡一周;
3.2将浸泡一周的药液滤过,加入蜂密,振摇均匀,滤过,即得红棕色的有降低血压 作用中药酒(英文名:Alcohol-Vasodilator,依据《英汉双解精选医学词典》牛津大学 出版社,1985年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第一次印刷))。
3.3饮用方法:患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者饭后或用饭时同服,每次饮50ml,每日 1~2次,酒量小者酌减,酒量大者每次饮用量不得过150ml,切记勿过量!
3.4本发明有益效果
①是一种能供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饮用的降压药酒。
②能为有嗜酒习惯的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解酒瘾,是饮白酒者的替代品,帮助 患者戒酒。
③能为有嗜酒习惯的原发性轻、中度高高血压患者饮酒后防止脑血管微循环异外。
④药材药效文献记载确切可靠,配方合理,疗效确切,重现性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 价值。
⑤制作工艺科学,可以批量生产,大面积推广使用。
⑥便于贮藏和运输,容易形成生产力。
特别声明:
本品若申报药品注册,需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文件规定申报注册和临床试验, 获药品生产批准文号才能生产出品上市。
4具体实施方式
4.1本发明中药配方
中药材名称 质量标准 处方量分额
黄芪 中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 25~27%
丹参 中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 12~14%
川芎 中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 12~14%
野菊花 中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 12~14%
红花 中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 3%
甘草 中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 5~7%
蜂蜜 中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 25~2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正,未经曾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987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