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动二位二通流体控制阀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00534.3 | 申请日: | 200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7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江明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宏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122 | 分类号: | F16K31/122;F16K31/60;F16K27/02;F16K41/00;F16K1/4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0240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二通 流体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动二位二通流体控制阀,属于阀门领域。
背景技术
二位二通流体控制阀广泛使用在洗涤、轻工、食品、医疗等工业制造、服务 性行业,是输送中性气体或液体,如空气、水、洗涤剂等流通介质的执行器,是 现代工业气体,流体控制不可缺少的产品。
在制造服务行业,大量地利用到了流体介质—空气、水、水蒸汽等去执行动 力推动,物料拌和,物料清洗等工作,而这些工作需要定时、定量定周期的运作。 传统的二位二通流体控制阀为手动型阀,由阀体、阀门密封部件和手动启闭装置 构成,阀门密封部件依靠手动启闭装置动作,阀体与手动启闭装置采用螺纹连接。 阀门密封部件与手动启闭装置采用螺丝螺母连接。其缺点需人工控制,工作效率 低,不能集中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的二位二通流体 控制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气动二位二通流体控制 阀,由二位二通式阀体、阀门密封部件和启闭执行控制部件组成,其特征是所述 启闭执行控制部件由前盖、活塞、隔套、缸筒、阀杆、后盖、把手和弹簧组成, 前盖与后盖分别与缸筒前后两端密封连接、并分别设有通向缸筒内部的压缩气体 进出口,前盖与二位二通式阀体密封连接,阀杆设于缸筒中部、其露出后盖的一 端设有把手、设于二位二通式阀体内的一端固定有阀门密封部件,缸筒内部从上 至下依次设有弹簧和活塞,阀杆与后盖和前盖之间皆为密封,活塞与阀杆固定密 封连接、并与缸筒内壁密封接触,隔套固定在活塞上并与阀杆密封接触。
本发明采用二位二通形式,分成常闭、常开二种。当控制柜发出信号,控 制压力气源进入启闭执行控制器,打开阀门密封部件密封部件,管道内流体介质 开始流动,工作完毕,控制柜再次发出信号,断开控制压力气源进入启闭执行控 制器,阀门密封部件密封部件关闭,阻断管道内流动的流体,一个工作循环结束。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空气为动力源,取用方便,无污染;
2.可控制多管路流通。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气动二位二通流体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一种气动二位二通流体控制阀,由二位二通式阀体1、阀门 密封部件2和启闭执行控制部件组成,其特征是所述启闭执行控制部件由前盖3、 活塞4、隔套5、缸筒6、阀杆7、后盖8、把手9和弹簧10组成,前盖3与后 盖8分别与缸筒6前后两端密封连接、并分别设有通向缸筒6内部的压缩气体进 出口11,前盖3与二位二通式阀体1密封连接,阀杆7设于缸筒6中部、其露 出后盖8的一端设有把手9、设于二位二通式阀体1内的一端固定有阀门密封部 件2,缸筒6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弹簧10和活塞4,阀杆7与后盖8和前盖3 之间皆为密封,活塞4与阀杆7固定密封连接、并与缸筒6内壁密封接触,隔套 5固定在活塞4上并与阀杆7密封接触。
本发明采用高精度的数控机床设备和高精度的进口滚压设备来提高产品的 精度和使用性能。本发明的缸筒6是采用金属由工程兼模压成型,阀门密封部件 密封垫采用优质的橡胶件,阀体1用优质不锈钢制作。阀杆7经滚压成型,表面 光洁度成镜面状。
本发明可安装在自动流水线、专业设备的管道系统上,凡涉及气体输送,流 体输送均可采用。将管道管子旋接于阀体1上,将控制气源连接于压缩气体进口 11上,当控制柜发出信号,控制压力气源进入启闭执行控制器,打开阀门密封 部件2,管道内流体介质开始流动,工作完毕,控制柜再次发出信号,断开控制 压力气源进入启闭执行控制器,阀门密封部件2关闭,阻断管道内流动的流体, 一个工作循环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宏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宏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05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