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品带材卸带包装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1065.7 | 申请日: | 200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3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余波;杨惟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格林赛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5/36 | 分类号: | B65B35/36;B65B35/10;B65B25/14;B65B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151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品 带材卸带 包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成品带材卸带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带材生产中,成品带材的卸带和包装一般是由二至三台设备完成的,它们是卸带机、翻转机和包装机。其工作过程包括:1、将卸带机移至带圈下方将带圈托住;2、将涨缩卷筒缩小;3、将带圈从卷筒上移出,此时带圈是直立的。为了包装和运输的方便,带圈一般都应水平放置,因此必须有一台翻转机来完成这一工作;4、用翻转机将直立的带圈翻转900水平放置,然后由包装机进行包装。这样一个过程设备的投入较大。这对于生产大带圈、带圈重量较重的企业是合适的,但对于生产小带圈、带圈重量较轻(如只有几百公斤)的企业就显得很不经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集卸带、翻转和包装三项功能于一体的成品带材卸带包装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成品带材卸带包装装置,其包括:
轨道,通往卷带机;
车架,架设在轨道上可沿轨道移动至卷带机附近;
三角架,由三根互成120度发散的方管构成,三角架通过两铰链机构与车架可转动相连并可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作90度翻转;
两固定轴,分别连接在三角架中的两根方管外端;
一根螺杆,穿过三角架的第三根方管并向两端伸出;
三个托辊,分别套装在两固定轴和一根螺杆上可独立转动;
手轮,连接在螺杆的一端可带动螺杆转动;
托架,螺接在螺杆的另一端可在螺杆的带动下沿螺杆上下移动。
所述的套装在两固定轴上的两个托辊的外端分别连接有挡圈。
本发明的成品带材卸带包装装置集卸带、翻转和包装三项功能于一体,省钱、省力、省时,操作简单;相对于原有设备为液压控制液压油易泄漏造成环境污染,采用本发明的成品带材卸带包装装置可使加工区卫生环境大大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成品带材卸带包装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成品带材卸带包装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成品带材卸带包装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图5是本发明成品带材卸带包装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本发明的成品带材卸带包装装置,包括轨道1、车架2、三角架3、两固定轴4、一根螺杆5、三个托辊6、手轮7和托架8。
轨道1架设在通往卷带机的通道上。车架2架设在轨道1上可沿轨道移动至卷带机附近。三角架3由三根互成120度发散的方管构成,三角架通过两铰链机构9与车架2可转动相连并可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作90度翻转。两固定轴4分别连接在三角架中的两根方管外端,其外端分别连接有挡圈41。一根螺杆5穿过三角架的第三根方管并向两端伸出。三个托辊6分别套装在两固定轴和一根螺杆上可独立转动。手轮7连接在螺杆5的上端可带动螺杆转动。托架8螺接在螺杆5的下端可在螺杆的带动下沿螺杆上下移动。
本发明成品带材卸带包装装置工作原理如下;三角架3是由三个相隔1200的方钢管形成,其上固定了三个托辊6,托辊可以绕三角架上的固定轴4或螺杆5自由转动。三角架3由二个铰链9将其和车架2连接,三角架可绕铰链的支点相对于车架作0-900的旋转,这样当三角架处于垂直状态时(三角架的中心和卷筒中心保持一致),由人力将包装装置沿轨道1移到卷带机附近贴住准备卸下的带圈,转动手轮7,手轮7带动螺杆5作旋转运动,托架8作上下运动托住带圈。将涨缩卷筒缩小,拉动车架2(车架上装有轮子)将带圈a从卷筒上移到包装装置上,如图4所示。然后人工转动三角架3,使带圈a和三角架共同旋转900水平放置在车架2上,如图5所示。由于铰链9的支点位置选择在带圈的重心附近,因此整个翻转过程很省力。水平放置的带圈a是由三角架上的三个托辊6托住的,托辊6和支架2之间有高低差,因此带圈可以轻松转动。包装时包装材料通过三角架的空间和带圈的内圈完成包装。整个过程全部采用人力。本发明成品带材卸带包装装置集卸带、翻转和包装三项功能于一体,轻便、经济适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格林赛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格林赛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10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刻机硅片台双台交换系统及其交换方法
- 下一篇: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