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江口牡蛎礁构建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201194.6 申请日: 2008-10-15
公开(公告)号: CN101366365A 公开(公告)日: 2009-02-18
发明(设计)人: 陈亚瞿;全为民;施利燕;朱江兴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
代理公司: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黄志达;谢文凯
地址: 200090***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长江口 牡蛎 构建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牡蛎礁的构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长江口牡蛎礁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牡蛎是一种海洋底栖动物,生长于咸淡水交汇的温带河口水域。鲜活牡蛎能大量聚集生长,形成大面积的牡蛎礁。牡蛎礁是一种特殊的海洋生境,具有许多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主要包括3个方面:(1)水体净化功能,作为滤食性双壳类软体动物,牡蛎能有效降低河口水体中的悬浮物、营养盐及藻类,并能在其软组织中累积大量的重金属离子;(2)栖息地功能,牡蛎礁是具有较高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生境,它为许多底栖动物和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与摄食场所;(3)能量耦合功能,牡蛎能将水体中大量物质输入到沉积物中,支持着底栖碎屑生产。

过去100多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度采捕、病害、环境污染等导致世界野生牡蛎数量快速下降,以美国Chesapeake湾为例,据历史资料记载,1887年东岸牡蛎鲜肉收获量达到55000t,1950年为13586t,2004年仅为39.6t,过度捕捞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牡蛎礁生境,并导致河口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渔业产量下降和水生生态系统退化等。此后,世界各地陆续开展了牡蛎礁的恢复项目,美国在大西洋沿岸及墨西哥湾开展了一系列牡蛎礁恢复活动,如1993-2003年间,Virginia州通过“牡蛎遗产”项目在滨海共建造了69个牡蛎礁,每个礁体平均面积为1英亩;2001-2004年,南Carolina州在东海岸28个地点建造了98个牡蛎礁,共用掉约250t牡蛎壳;2000-2005年美国牡蛎恢复协作组在Chesapeake湾82个地点共计投放了5亿多个牡蛎,它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Chesapeake湾牡蛎数量至少是1994年的20倍。

在美国,牡蛎礁的构建技术主要包括下列步骤:①地点选择;②底物的准备;③礁体建造;④补充牡蛎种苗;⑤跟踪监测。他们牡蛎礁构建的重点是选择底物和礁体构造。目前,常用的底物有回收利用的牡蛎壳、粉煤灰和岩石等。潮间带牡蛎礁的构造通常是将底物装入一个圆柱形塑料网袋中,每袋装23L,每个礁体由100袋并排而成,每个地点构建3个礁体。考虑到牡蛎的繁殖时间,牡蛎礁的建造时间一般在夏季,具体地点位于邻近盐沼湿地的潮沟边坡上。而潮下带牡蛎礁的构建是直接将体积大的礁体直接投向构造水域,从而为自然牡蛎幼体提供附着底物。

牡蛎礁恢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如在美国恢复1英亩牡蛎礁,约需要38万美元和3000m3的牡蛎壳,许多州都成立了专门进行牡蛎礁恢复的组织,它们除申请联邦政府的财政资助以外,更多地通过宣传活动,使广大民众了解牡蛎礁的生态服务功能,接受社会各界的捐助,组织社会志愿者参与牡蛎礁恢复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长江口牡蛎礁构建方法,该方法根据牡蛎的生理生态特点和长江口的环境条件,并参照国外有关牡蛎礁构建的相关技术,首次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水工建筑物如导堤和丁坝等作为礁体,通过直接放养人工培育的成年近江牡蛎,补充牡蛎种群数量,从而构建了面积约为760hm2人工牡蛎礁。

本发明的长江口牡蛎礁构建方法,包括步骤:

(1)牡蛎投放地点

根据国内外牡蛎礁建设对地形、底物、水流、水温和盐度的要求,选择长江口深水航道导堤护堤工程的水工建筑物(南导堤S5灯标至S8灯标,北导堤N6灯标至N9灯标)作为牡蛎礁构建的硬底物;

(2)投放时间

3月10日~3月31为长江口牡蛎礁的补苗时间;

(3)投放方式

采用固着体整体移植成年牡蛎,根据固着体可分为两种类型:①水泥柱牡蛎群②废弃轮胎牡蛎群;

对于水泥柱类型,直接投放在导堤潮间带区及其附近潮下带水域;而对废弃轮胎固着型,在轮胎上绑缚3个直径12cm、高15cm的空心圆柱形混凝土重锤;从而构建了面积为260hm2人工牡蛎礁;

(4)对牡蛎种群数量及牡蛎礁支持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跟踪监测,评价牡蛎礁构建的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11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