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视域叠加分析的导向标志空间布置评价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1340.5 | 申请日: | 200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8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鸿;陈振武;熊文;吴娇蓉;刘行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00 | 分类号: | G06F17/00;G06F17/5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009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视域 叠加 分析 导向 标志 空间 布置 评价 方法 | ||
1.一种基于视域叠加分析的导向标志空间布置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假设:(1)人的视域呈扇形状;(2)人的视觉效果随着距离的增加和偏角的增大而衰减;(3)人流线上视域的叠加形成视觉效果;然后,根据空间布局预测或者现场调查获取行人流线,并通过单流线行人视域的叠加和多流线视觉效果的加权和,对人的可视区域进行效果分析;
具体的,首先,确定空间布局图和流线的表达,视域叠加分析关注的是眼睛高度以上的空间布局;
在空间布局图和流线的基础上,进行单流线视觉效果分析;在视觉扇形视域内各点可见度与距离d、偏角θ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V表示可见度;r表示人的视距;d表示视域内某一点的距离;θ表示视域内某一点偏离中心线的角度;α、β分别表示扇形视域的起讫角度;
视域叠加假设人每经过单位时间形成一次视觉扇形,通过累积各个扇形的可见度值形成最终视觉效果;
当行人步速均匀或者接近均匀时,认为人每经过单位距离形成一次视觉扇形;若将行人流线划分为m等分,每等分形成一次视觉扇形,则空间中某一点的累积可见度为:
累积可见度CV反映了行人对空间中某一点的关注程度,体现的是单流线的视觉效果;
对于存在多流线的情况,此时需要在单流线视觉分析的基础上,以流线人流量为权重,计算多流线视觉效果:
MCV表示多流线累积可见度;Wi表示第i条流线的权重;Vij表示第i条流线第j次形成视觉扇形时的可见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以人的双眼视区作为视角取值的依据,取120度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室内标志元素视距按照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134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