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01447.X | 申请日: | 2008-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2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孙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15 | 分类号: | B60R21/215;B60R21/205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邓琪 |
地址: | 2002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囊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覆盖汽车仪表板无缝 式乘员侧气囊的新型气囊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仪表板的乘员侧通常都配置有安全气囊,而且越来越多 的车型配置无缝式安全气囊,一般气囊盖板与仪表板一体化的设置,在仪表 板表皮会带有预先弱化形成的易撕裂的刻痕,当气囊爆破时,气囊袋体展开 的压力使仪表板上刻痕撕裂,气囊盖板打开。
目前常用的无缝气囊门,大致分为塑料气囊门和金属气囊门。塑料气囊门 一般为采用TPO材料的单独零件焊接到仪表板骨架的H型气囊门系统。其 优点是技术成熟可靠,外观质量好;不易打碎风窗。但缺点是不能满足 OOP(假人碰撞标准)的要求,并需要进行激光弱化,成本较高,因而在发泡 零件中较少应用。金属气囊门一般采用铁板等硬质加强件为内衬,铆接或模 内注塑到仪表板骨架上;或是直接将铁门固形气囊门系统。其优点是弱化方 式多样,技术成熟,容易满足OOP的要求。但缺点是重量大,需要花费大 量精力解决玻璃击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重量,低打开力,高表面质量,满足 OOP要求,且不会损坏风挡玻璃,不需要特殊弱化的,可提高汽车仪表板 无缝式乘员侧气囊展开安全性的气囊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囊门,安装在仪表板骨架的气囊模块的展开口处,从外到内依次 包括表皮层、发泡中间层和加强层,所述加强层为层压在一起的软质材料层。
该软质材料层为高密度尼龙布,连接在气囊展开口周围的仪表板骨架上。 该高密度尼龙布为网状结构。
所述尼龙布的表面具有涂层,所述涂层为聚四氟乙烯或PVC。
所述涂层的上表面或上、下表面同时具有一层密封胶。
所述气囊门上设有弱化线。所述弱化线的轨迹形状为Y型。
所述弱化线为在软质材料层上直接由低强度棉线织成的部分。
当气囊爆开时,所述气囊门沿弱化线从中间打开,仪表板表皮撕裂, 中间发泡层也随之撕裂,但尼龙布层与仪表板骨架相连接的部分并不发生翻 转。
由于用尼龙布层代替了传统的硬质加强件,大大降低了气囊门重量,表 面质量高,使气囊门的打开力降低,且不会损坏风挡玻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气囊门的截面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气囊门安装在仪表板上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Y形弱化 线轨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用于覆盖汽车乘员侧无缝式气囊的气囊门 做详细的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功能、特点。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气囊门1,安装在仪表板6上气囊展开口 部分的骨架2上,气囊模块(图未示)设置在仪表板骨架的展开口11之后并 且在展开口11的边缘用螺栓(图未示)固定在骨架2上。气囊门1包括手感 柔软的表皮层3、发泡中间层4和作为加强层的软质材料层5,在本实施例中, 该软质材料层为尼龙布。该尼龙布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网状结构的高密度尼龙 布以保证尼龙布具有足够的强度。
尼龙布层的四周边缘与仪表板骨架相连接,优选的,用胶水粘接。也可 以直接注塑连接。
由于尼龙布层与仪表板骨架粘结固定,尼龙布层与仪表板骨架相接触的 部分在气囊打开时不会发生翻转,仍紧密的保持在骨架上,从而保证气囊打 开时,气囊门不会整体的飞射出去,有效的控制了气囊打开力的大小,提高 气囊爆破的安全性。并且由于尼龙布是网状结构的软质材料,在气囊打开中 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吸能作用,实现“软着陆”,避免强烈冲击。
较佳的,在尼龙布层与发泡中间层4相邻的表面涂覆聚四氟乙烯(特富 龙)或PVC涂层,其作用是在生产过程中防止泡沫逃出。并且在特富龙涂层 的上面还可以再加一层密封胶,从而进一步防止发泡层渗入尼龙布中,以尽 可能降低重量,由此降低气囊门打开力。
尼龙布层的上表面是发泡层和表皮层,在无缝气囊的情况下,气囊门的 表皮与仪表板的表皮是一体的,并预先设有弱化线7。
在本发明中,在气囊门弱化线7位置软质材料直接织成低强度的棉线, 其他部分是高强度的尼龙布,由于棉线的强度低于尼龙布,棉线部分的轨迹即 可作为气囊门的弱化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14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