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钢片类零件热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01474.7 | 申请日: | 2008-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1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汤渝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宏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1D1/18;C23C8/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志达;孙 健 |
地址: | 20162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片 零件 热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金属热处理工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薄片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汽车离合器主要由一些薄钢片类型的零件构成。图1所示的铁垫为其中代表性的零件之一,10号钢经冲压成形后直接进行碳氮共渗,要求有效硬化层深度0.1~0.2mm,表面硬度≥HV600,平面度≤0.4mm。长期以来,工艺上一直都面临一个难题:由于薄片零件极易变形,就不得不增加校平回火工序,这样不仅降低了效率,还导致了最终零件硬度、耐磨性降低(只能达到≥HV500,甚至还低)。现有技术中的热处理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用井式炉中温共渗、热油淬火->预回火->夹平回火->磷化成型,这种方法应用最多、最久的工艺,成熟稳定,但处理后变形大、硬度低;另一种用多用炉中温共渗、热油淬火->低温回火->用压平机部分回火,这种方法需要依靠高档先进设备产品质量好,但是显然成本高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薄钢片类零件热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产品质量要求和成本严重冲突的缺陷。
一种薄钢片类零件热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排气,送入甲醇、氨气排出炉内空气,空气排尽后关闭排气孔;
2)上碳势,均匀加热零件25~35分钟,温度790℃~800℃,用丙酮做为共渗;
3)快速渗碳,共渗温度790℃~800℃,碳势1.8%~1.9%,时间30-45分钟,使用丙酮、甲醇、氨气混合液;
4)均降温,降温时间30分~45分降到温度760℃~770℃,保温1~2分钟同时启动冲淡泵,稳定碳势在1.4%~1.5%;
5)淬火,淬火转移时间≤20秒,淬火油不搅拌,零件入油后静止不动,淬火油温160℃~170℃,分级淬火;
6)除油、低温回火完成热处理工艺。
所述的步骤1中甲醇、氨气含量为,甲醇240滴/小时、氨气200升/小时。
所述的步骤2中丙酮用量为160~200滴/小时。
所述的步骤3中丙酮、甲醇、氨气含量为,丙酮80滴/小时、甲醇200滴/小时、氨气150升/小时。
所述的步骤6中低温回火工艺为温度200~220℃,时间60~90分钟。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热处理方法使用了低温处理工艺,所以对薄片型零件造成的形变小,省略了繁琐的夹平回火工序,加快了生产进度,一炉生产时间比以前减少40分钟,缩短生产周期20%;同时低温工艺降低了耗电量,节约了能源。
改用丙酮、甲醇、氨气的混合液替代原来的煤油为共渗剂,大大减轻煤油在800℃以下易生成大量碳黑的缺点。
得到的成品零件表面硬度高,虽然强度略有降低,但是可塑性好,作弯曲试验时能90°时裂而不断。虽然表层有较多残余奥氏体,含量达30%左右,接近标准的上限级别,残余奥氏体硬度很低,温度升高时易分解可能导致变形,一般都将其列为不良组织,而加以限制,但是当零件工作温度不超过300℃以上时,奥氏体不会产生明显的分解转变,由于表层分布着大量弥散合金化合物,这种在软组织上掺杂硬质点的结构,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耐磨性,而且奥氏体还具有减少淬火变形的作用。
用本发明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处理受力不大,要求耐磨,易变形的薄钢片类型的零件,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潜力潜力。
附图说明
图1铁垫结构示意图;
图2试验的5种工艺硬度梯度曲线;X轴为深度,Y轴为硬度
1号工艺 2号工艺 3号工艺 4号工艺 ※5号工艺
图3为本发明处理方法得到的产品500X金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薄钢片类零件热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排气,送入甲醇、氨气排出炉内空气,空气排尽后关闭排气孔;
2)上碳势,均匀加热零件25~35分钟,温度790℃~800℃,用丙酮做为共渗,用量为160~200滴/小时;
3)快速渗碳,共渗温度790℃~800℃,碳势1.8%~1.9%,时间30-45分钟,使用丙酮、甲醇、氨气混合液,含量为,丙酮80滴/小时、甲醇200滴/小时、氨气150升/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宏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宏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14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焊导丝装置
- 下一篇:一种超超临界钢的正火热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