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面板及其触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01481.7 | 申请日: | 2008-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7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照松;胡正中;吴俊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15217 江苏省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触控方法,尤其涉及平面显示装置中的触 控面板及其触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面板的应用可说是越来越广泛,许多消费类电子产品,比 如手机、计算机屏幕均增加了触控面板进行操作控制,触控面板已成为一个 当红且快速成长的应用及市场。
从技术原理来区别触控面板,主要可分为五个基本类型:压力传感式触 控面板、红外线式触控面板、表面声波式触控面板、电阻式触控面板、电容 式触控面板。其中压力传感式触控面板已退出市场;虽然红外线式触控面板 的价格低廉,但外框容易损坏,而产生光干扰,在曲面时容易失真;表面声 波式触控面板画面较为清晰也具抗暴效果,适于各种场合,但主要缺点是面 板表面一旦有水滴或粉尘则会使面板反应变的迟钝,甚至不工作;电阻式触 控面板的定位准确率较低,而且价格较高,面板也容易损坏;电容式触控面 板设计理论好,但影像失真的情况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图1是先前技术中电阻式触控面板1的驱动原理及结构示意图。电阻式 触控面板1的上层基板11上覆盖有氧化铟锡层(ITO)13且其是以聚酯聚合 物(PET)薄膜材料制作。另外,下层基板12则是覆盖有氧化铟锡层14,且 其是以PET或是玻璃材料制作。而上下两基板11、12是以颗粒状绝缘体 (Spacer Dot)15来撑开分隔。
图2为图1所示的电阻式触控面板的触控示意图。此电阻式触控面板的X 轴和Y轴各由一对0~5V的电压来驱动。当电阻式触控面板被按压时,触压 点位置的上下两层基板的氧化铟锡层相互接触,使得回路被导通,而会产生 电压降。此时控制器则会算出电压降所占的比例然后更进一步算出坐标轴。 此种触控方式的准确率较低,且触控处理讯号的反应时间较慢,不利多点触 控。
图3为另一种现有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所示的电 容式触控面板2包括一玻璃基板24、设置于玻璃基板24下侧的第一导电覆盖 层25、设置于玻璃基板24之上的第二导电覆盖层23(其材质通常是ITO)、设 置于第二导电覆盖层23之上的电极图案层22以及设置于电极图案层22之上 的硬质保护覆盖层21。
图4为图3所示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触控示意图。电容式触控面板2的 架构比较简单,基本上是以第二导电覆盖层23(ITO)为主体。也就是,在第二 导电覆盖层23(ITO)的四角放电,以在表面形成一个均匀的电场。当可以导电 的物体,例如像是人的手指触控到该面板而吸走一点微量的电流时,后面的 控制器则会算出电流被吸走的比例而算出触控点的位置坐标。虽然电容式触 控面板设计理论好,但影像失真的情况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由于先前技术中的触控面板存在各种缺陷和问题,因此,如何提供结构 简单、定位准确的触控面板,是触控面板的应用上一个重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易于生产的触控面板。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就是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触控面板的触控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第一基板上设 置有一电极层。第二基板上设置有多条扫描电极线;一绝缘层,其覆盖多条 扫描电极线;多条检知电极线,其位于绝缘层上且所述扫描线电极与所述检 知电极线于第二基板上定义出多个区域;多个第一延伸电极部,每一第一延 伸电极部设置于对应的区域中且与其中一条检知电极线连接;以及多个第二 延伸电极部,每一第二延伸电极部设置于对应的区域且与区域内的第一延伸 电极部未电性连接,并且每一第二延伸电极部会与对应的扫描电极线电性连 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触控基板受压后,第一基板上的电极层会与第 二基板上的第一延伸电极部及第二延伸电极部电性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第二延伸电极部与扫描电极线之间的绝缘层 内还包括一接触窗开口,以使第二延伸电极部与扫描电极线两者电性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第一延伸电极部的形状为T型。另外,与第 一延伸电极部对应之第二延伸电极部的形状为U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第一延伸电极部的形状为折线型。另外,与 第一延伸电极部对应之第二延伸电极部的形状为钩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第一延伸电极部的形状为条型。另外,与第 一延伸电极部对应之第二延伸电极部的形状为F型或反F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14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示装置及具有指示装置的电子装置
- 下一篇:双面复合式触控面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