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构化灾难备份系统和备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02359.1 | 申请日: | 200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1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高臻耀;姜锋;王伟俊;秦德霖;吴颖健;王晓锋;戴永亮;陈琦;陈懿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医疗保险信息中心;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G06F17/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2 | 代理人: | 周成 |
地址: | 2000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灾难 备份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结构化灾难备份系统,包括一主系统和一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系统包括互相连接的服务器子系统、存储子系统、网络子系统和通讯子系统,所述备份系统包括:
服务器备份子系统,对应于所述服务器子系统,并且与所述存储子系统、网络子系统和通讯子系统实现连接;
存储备份子系统,对应于所述存储子系统,并且与所述服务器子系统、网络子系统和通讯子系统实现连接;
网络备份子系统,对应于所述网络子系统,并且与所述服务器子系统、存储子系统和通讯子系统实现连接;
通讯备份子系统,对应于所述通讯子系统,并且与所述服务器子系统、存储子系统、网络子系统连接;
其中,所述服务器备份子系统、存储备份子系统、网络备份子系统和通讯备份子系统之间互相连接;
当主系统中的一个或数个子系统故障时,发生故障的子系统切换到备份系统中相应的子系统,主系统中没有发生故障的子系统继续使用,当主系统整体故障时,整体切换到所述备份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化灾难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系统包括:
ATM端口,供用户通过光纤接入访问所述主系统;
拨号接入端口,供用户通过拨号接入访问所述主系统;
Internet端口,实现所述主系统与Internet的连接;
备份端口,与所述备份系统连接,进行数据同步;
所述备份系统包括:
ATM端口,当切换到备份系统工作时,访问所述主系统ATM端口的用户路由到所述备份系统的ATM端口;
拨号接入端口,当切换到备份系统工作时,访问所述主系统拨号接入端口的用户路由到所述备份系统的拨号接入端口;
Internet端口,实现所述备份系统与Internet的连接,当切换到备份系统工作时,备份系统代替主系统连接到Internet;
主系统端口,与主系统连接,进行数据同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化灾难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系统的备份端口和备份系统的主系统端口通过光纤直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化灾难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系统和备份系统通过光纤直联实现主系统和备份系统数据的实时备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化灾难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访问所述主系统或备份系统的用户包括:
一类用户,首选访问主系统或备份系统的方式为光纤接入,备选访问主系统或备份系统的方式为第一拨号接入,所述第一拨号接入为ISDN;
二类用户,首选访问主系统或备份系统的方式为第一拨号接入,所述第一拨号接入为ISDN,备选访问主系统或备份系统的方式为第二拨号接入,所述第二拨号接入为Modem或模拟Modem;
三类用户,首选访问主系统或备份系统的方式为第一拨号接入,所述第一拨号接入为ISDN。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化灾难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的路由顺序包括:
一类用户,第一路由选择是通过光纤访问主系统,第二路由选择是通过第一拨号接入访问主系统,第三路由选择是通过光纤访问备份系统,第四路由选择是通过第一拨号接入访问备份系统;
二类用户,第一路由选择是通过第一拨号接入访问主系统,第二路由选择是通过第二拨号接入访问主系统,第三路由选择是通过第一拨号接入访问备份系统,第四路由选择是通过第二拨号接入访问备份系统;
三类用户,第一路由选择是通过第一拨号接入访问主系统,第二路由 选择是通过第一拨号接入访问备份系统。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化灾难备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份系统与Internet的连接线路的带宽和主系统与Internet的连接线路的带宽相同,所述备份系统与Internet的连接线路在主系统正常工作时处于冷备状态,在主系统故障时才开启;
所述备份系统与Internet的连接线路使用与主系统相同的域名和IP地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医疗保险信息中心;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医疗保险信息中心;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235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