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识别土霉素和恩诺沙星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2647.7 | 申请日: | 200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7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兵;瞿国润;武爱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2/14 | 分类号: | C08F222/14;C08F220/06;C08F2/00;C08J9/26;B01J20/26;B01J20/30;C07C237/26;C07D215/5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识别 土霉素 恩诺沙星 分子 印迹 聚合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生物化学工程技术领域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能识别土霉素和恩诺沙星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各国为了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防止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对于抗生素(如土霉素和恩诺沙星)的使用和残留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如欧盟、日本、美国和我国农业部对各种动物性食品、不同组织中的恩诺沙星残留规定了不同的最低检测限量,如牛奶中最高不能高于100ppm。土霉素属于四环素类抗生素,恩诺沙星为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s),二者都是广泛使用的人畜共用的药物,目前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性疾病。如果滥用药物以及不遵守休药期提前屠宰等会使药物残留在动物组织及牛奶中,且由于耐药菌株的产生,常常将不同的抗生素合并用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另外,由于耐药菌株一般对同一类抗生素有更强的交叉耐药性,临床上常常将不同类的抗生素合并使用,继而残留在生物和环境样品中。
目前,对于检测复杂的生物和环境样品中的抗生素残留,一般都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其中,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识别基础上的化学聚合物制备技术,因其内部具有和目的分子互补的空间结构和基团,且具有“记忆”功能,所以可特异地和模板分子发生作用,并可以通过相应的方式洗脱,从而达到纯化和富集目的分子的作用。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是采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具有抵抗酸碱等恶劣环境的优点,可重复使用,所以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用药情况复杂,样品中可能存在多种药物残留,这就要求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能同时适应多种被分析物。制备能特异地识别多种药物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分子印迹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经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现有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除了对印迹的模板分子有特异识别能力外,对模板类似物,如同一类抗生素中的其它成员,依据各自分子结构的差异,也表现一定的交叉识别能力。如Hu X等在《Journal ofChromatography A》(2008;1188:97-107.)上发表的“Preparation andevaluation of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fiber based on molecularlyimprinted polymers for trace analysis of tetracyclines in complicatedsamples”中,以四环素为模板在丙酮中制备了能对四种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多残留分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Yan H等在《Analytical Chemistry》(2007;79:8242-8248.)上发表的“Molecularly Imprinted-Matrix Solid-PhaseDispersion for Selective Extraction of Five Fluoroquinolones in Eggs andTissue”中,于甲醇和水的混和物中制备了能对五种喹诺酮类药物进行多残留分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但是用这些文章介绍的方法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多种抗生素的识别能力都局限在同一类的抗生素内。在药物的多残留分析方面,能处理不同类抗生素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识别土霉素和恩诺沙星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所得聚合物可以直接从含水样品中选择性的结合土霉素和恩诺沙星从而实现对被分析物的浓缩、净化,同时去除样品中杂质的影响,提高现有检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所得聚合物可以用于固相萃取的固定相,直接用于对土霉素和恩诺沙星的分离和富集,同时也可以开发成色谱的填料,用于痕量土霉素和恩诺沙星的检测。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模板分子土霉素与恩诺沙星、金属离子、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和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按照摩尔比为0.2~1:0.6~1:1:2~10:20,混合后溶解到致孔剂中,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氰(AIBN);
所述的金属离子为Ni2+,Fe2+,或Cu2+中一种。
所述致孔剂为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体积比为9:1~3。
所述金属离子和致孔剂的用量为:当金属离子为0.1mmol时,致孔剂的体积为4~7ml。
第二步,将以上混合液置入安培瓶中,充入氮气,在氮气保护下将安培瓶封口,60~70℃水浴保温反应24~48小时得到反应产物;
所述充入氮气,其时间为5~1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26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弹性拉毛外墙涂料的制造工艺
- 下一篇:低温缩合法制备烷基呋喃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