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良十字花科作物耐盐性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02658.5 | 申请日: | 200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1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亦菲;黄剑华;陆瑞菊;陈志伟;何婷;孙月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1/00 | 分类号: | A01H1/00;A01H1/04;A01H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韦东 |
地址: | 20110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十字花科 作物 性状 方法 | ||
1.一种筛选具有耐盐性状的十字花科作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该作物的种子灭菌后,用选自平阳霉素、甲基磺酸乙酯、叠氮钠、硫酸二乙酯、亚硝基乙基脲、5-溴尿嘧啶和马来酰肼的试剂或其组合浸渍10-40小时,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
2)将步骤1)所得种子接种于含NaCl 0.6-1.6%(w/v)的1/2MS培养基上,使其发芽,抽出真叶;
3)将上述抽出真叶的芽切下,接种于1/2MS培养基,待其长至3-6片真叶,遴选正常的芽苗留下;
4)将步骤3)获得的带3-6片真叶的正常芽苗转入含NaCl 0.6-1.6%(w/v)的1/2MS培养基,20-40天后,选取存活的芽苗转入1/2MS培养基进行恢复培养;
5)将经过恢复培养的植株的带3-6片叶的顶芽切下,转入NaCl 0.6-1.6%(w/v)的1/2MS培养基培养20-40天,筛选留下叶色浓绿、茎干健壮的芽苗,转入添加0.1-10mg/L细胞分裂素的1/2MS培养基按株系进行恢复、增殖培养;
6)将经过恢复、增殖培养的耐盐株系的带3-6片叶的顶芽切下,转入添加NaCl 0.6-1.6%(w/v)、0.1-10mg/L细胞分裂素、0.01-5.0mg/L的植物生长素的1/2MS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20-40天后,观察各株系的生长状况,统计各株系的生根频率,将长势健壮、生根率在70%以上的株系予以保存;和
7)将步骤6)所得株系在添加0.1-10mg/L细胞分裂素的1/2MS培养基增殖、扩繁,以20-30天为一个周期继代培养一次,每2-4个周期后,转入含NaCl0.6-1.6%(w/v)的1/2MS培养基中进行耐盐性筛选,获得耐盐株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花科作物是青菜、油菜、白花菜、青花菜、芥蓝或甘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试剂的浓度为80-200mg/L,以每粒种子0.5-3ml的量使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4)-7)中所述含NaCl的1/2MS培养基中,NaCl的含量为0.8-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7)中所述细胞分裂素选自6-苄氨基腺嘌呤、6-糠氨基嘌呤、2-异戊烯腺嘌呤、唑重氮苯茎脲和玉米素。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细胞分裂素是6-苄氨基腺嘌呤和6-糠氨基嘌呤,它们的浓度分别为6-苄氨基腺嘌呤0.1-1.0mg/L和6-糠氨基嘌呤0.1-1.0mg/L。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植物生长素选自吲哚丁酸、吲哚乙酸和萘乙酸。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植物生长素是吲哚丁酸,其浓度为0.4-0.7mg/L。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4)-7)中所述含NaCl的1/2MS培养基中,NaCl的含量为0.8-1.2%;
所述步骤5)中添加的细胞分裂素是6-苄氨基腺嘌呤和6-糠氨基嘌呤,它们的浓度分别为6-苄氨基腺嘌呤0.2-0.5mg/L和6-糠氨基嘌呤0.2-0.5mg/L;
所述步骤6)中添加的细胞分裂素为6-糠氨基嘌呤,其浓度为0.2-0.5mg/L;
所述步骤6)中添加的植物生长素为吲哚丁酸,其浓度为0.4-0.7mg/L;和
所述步骤7)中添加的细胞分裂素是6-苄氨基腺嘌呤和6-糠氨基嘌呤,它们的浓度分别为6-苄氨基腺嘌呤0.2-0.5mg/L和6-糠氨基嘌呤0.2-0.5mg/L。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
1)挑选籽粒饱满、种皮完整的种子,加入吐温-20的0.1% HgCl2灭菌10分钟,以无菌水冲洗干净后吸干水分,用120mg/L平阳霉素以1ml/粒的用药量浸种24小时,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2)将步骤1)获得的种子接种于含NaCl 0.8%的1/2MS培养基上使其发芽,抽出真叶;
3)将步骤2)抽出真叶的芽切下,接种于1/2MS培养基,待其长至4片真叶,去除玻璃苗和畸形苗,留下正常芽苗;
4)将步骤3)所得的带4片真叶的正常芽苗转入含NaCl 0.8%的1/2MS培养基,25~30天后,选取存活的芽苗转入1/2MS培养基进行恢复培养;
5)将经过恢复培养的耐盐株系带3~4片叶的顶芽切下,转入NaCl 0.8%的1/2MS培养基培养20~25天,淘汰叶片变黄、萎蔫或茎干玻璃化、水渍化的芽,留下叶色浓绿、茎干健壮的芽苗,转入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0.2mg/L、6-糠氨基嘌呤0.2mg/L的1/2MS培养基按株系进行恢复、增殖培养;
6)将步骤5)经过恢复、增殖培养的耐盐株系将带3~4片叶的顶芽切下,转入添加NaCl 0.8%、6-苄氨基腺嘌呤0.2mg/L、吲哚乙酸0.5mg/L的1/2MS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20~25天后,观察各株系的生长状况,统计各株系的生根频率,将长势健壮、未出现NaCl毒害现象、生根率在80%以上的株系予以保存并进行繁殖,出现萎蔫、徒长情况或生根率低下的株系则予以淘汰;和
7)将步骤6)所得耐盐株系在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0.2mg/L、6-糠氨基嘌呤0.2mg/L的1/2MS培养基增殖、扩繁,以25天为一个周期继代培养一次,每3个周期后,转入含NaCl 0.8%的1/2MS培养基中进行耐盐性筛选,获得耐盐株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265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