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顶管纠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02814.8 | 申请日: | 2008-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7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徐玉夏;陈永飞;吴齐;熙士钧;周令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0 | 分类号: | F16L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顶管纠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的顶管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纠正顶 管扭转的钢顶管纠扭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顶管沿线穿越不同土层、顶管纠偏及管内两侧设备布置不均 匀、后座主推千斤布置不均等因素会造成推进时管道发生不同程度的 扭转,这直接影响到顶管的顺利进行,严重的将会导致管道扭转变形。
部分顶管扭转超过60°;管道变形,中继间扭曲损坏,管内行走 都很困难。为有效预防管道扭转及有效的进行纠扭,顶进前在工具管、 中继环均设扭转指示针,在管内设备及管道安装时,根据重量平衡原 理,安装设备时在管材的另一侧配以相同重量的配重,使管道顶进时 左右重量保持平衡,消除人为造成管道扭转的因素。一旦发现微小的 扭转,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若管道尾部出现纠转现象,则可以将调整主推千斤顶前后高度, 使主推千斤顶推进时产生反向的扭矩,将管道扭转慢慢得到纠正。
该方法仅适用于后座和推千斤顶布置不均产生扭矩引起的管道 扭转现象,无法解决长距离顶管工具管自身引起的扭转现象。
对于长距离顶管来说,通常则用单侧加压配重的方法进行纠扭, 为此我司配置为大量配重压铁(单块25kg),该方法可操作性强,效 果明显。
但是,单侧加压配重的方法有许多不便:
a、一般配重需要压铁较多,均需从公司本部运输到工地,运输 不便。
b、工具管出现扭转时,依靠人工搬运压铁,有时还会出现反复现 象,需大量劳动力。
c、配重时压铁占用管道内很大空间,给施工带来不便;对于钢 筋砼管道来说,制作摆设架子困难。
在以上措施失效情况下,发生扭转时,则在工具管操作舱内左右 两侧安装两只抗扭转翼板。翼板推出越长,抗扭力就越大,当工具管 平衡时缩回翼板即可。
总而言之,以上三种措施在实施时有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钢顶管纠扭装置,该装置能解决单侧加压配 重纠扭存在的技术问题,具有施工方便实用,效果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顶管纠扭装置,包括中继环,油缸,中继环上安装一组油 缸,且每个油缸与中继环的径向中心线呈一倾角。
倾角为5°;二组油缸分别为对称10只与10只布置,每10只 油缸接一个油缸环形管路,一组油缸左右旋转机头纠偏的力矩为 240t·m至300t·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中继环上安装一组油缸倾斜油缸, 当工具管在掘进过程中受到不平衡力矩作用,导致工具管及管道扭转 时,中继环上油缸给工具管头部一个反向扭矩进行纠扭。纠扭中继间 施工中使用方便实用,效果好,解决单侧加压配重纠扭存在的技术问 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钢顶管纠扭装置,包括中继环1,油缸2。
中继环1上安装一组油缸2,且每个油缸2与中继环1的径向中 心线呈一倾角。倾角为5°。二组油缸分别2为对称10只与10只布 置。油缸环形管路二根各接10只油缸2。可以左右旋转机头,纠偏 力矩额定240t·m,最大300t·m。
中继间其它结构及止水密封加工均同组合式中继间。后期处理情 况同一般中继间。
本发明的防扭转的工作原理:
引起工具管及管道扭转的主要原因是:工具管在掘进过程中受到 不平衡力矩作用,导致工具管及管道扭转,因而设计中继环时,考虑 给工具管头部一个反向扭矩进行纠扭。
采用中继环形式,将油缸倾斜5°,对称10只/10只布置,油缸 环形管路二根各接10只缸。可以左右旋转机头,纠偏力矩额定 240t·m,最大300t·m。
本发明的工作情况及效果:
工具管内部应采取吊盘球观测工具管姿态(同盾构施工盾构机姿 态控制),控制工具管扭转。
顶管纠扭应原则:如果顶管实际扭转很大,且工具管前进扭转趋 势加大,应采取预纠强纠措施,即开启纠扭中继环,使工具管后部管 道整体保持反向趋势,进行预纠扭;当顶管扭转角度减小时,应根据 工具管的趋势,及时关闭纠扭中继间,避免纠扭过头。
在本工程顶管推进过程中,在未采取其它任何扭转措施情况下, 工具管及管道最大转角在2°以内,未出现大的扭转,纠扭中继间施 工中使用方便实用,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未经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28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扫描式多功能显微光谱成像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太阳能跟踪系统中的测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