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氟碳彩涂板涂层中PVDF树脂的含量红外峰面积比值测定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3730.6 | 申请日: | 200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0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范纯;施振岩;姜宝宇;吉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钢工业检测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17 | 分类号: | G01N21/17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氟碳彩涂板 涂层 pvdf 树脂 含量 红外 面积 比值 测定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氟碳彩涂板涂层中PVDF树脂的含量测定,尤其涉及利用红 外光谱仪测定氟碳彩涂板涂层中PVDF树脂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氟碳彩涂板是指面漆主要树脂成份为聚偏二氟乙烯(PVDF)的彩涂板。 这种彩涂板由于其优异的耐候性、耐紫外光降解性、良好的耐磨性、耐湿性 和抗菌性能,作为一种高端彩涂板产品种,在建筑彩涂板行业中得到了越来 越广泛的应用。国内涂料行业在《HG/T 3793-2205热熔型氟树脂(PVDF) 涂料》中规定了这种涂料树脂中PVDF的含量必须≥70%。国外为满足 《AAMA 2605-02铝型材和板材的超高性能有机涂层的自发性规范、性能要 求和试验方法》中对涂层耐久性能的要求,主要PVDF树脂供应商,如ARKEMA 公司和Du Pont公司都规定氟碳涂料中PVDF树脂至少要达到总树脂重量70 %以上。但是,国内外标准中都未提及该涂料固化后PVDF树脂含量的测定 方法。
在《HG/T 3793-2205热熔型氟树脂(PVDF)涂料》规定了涂料中PVDF 树脂含量的测定方法,是根据PVDF树脂在甲苯和二甲苯等溶剂中不溶解, 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溶解性较好的特性,通过多次离心法将涂料中PVDF 树脂、丙稀酸酯树脂和颜填料完全分离,再用重量法测定PVDF含量。
查阅文献可知,在国内外测定涂料中的PVDF树脂含量的方法分为两类, 一种是化学提取法,即通过溶剂离心的方法进行树脂分离,然后通过重量法 测定PVDF含量。另一种是红外光谱法,通过定量测定PVDF红外特征峰面积 的方法进行测定,但是由于涂料中的颜料和填料成份的影响,每种PVDF涂 料配方都必须有自己的相关系数来进行测定结果的修正,因此在涂料配方未 知的情况下,该方法的应用有较大局限性。
上述两种方法中,一种需用各种溶剂分离出PVDF树脂才能进行测定, 分离的过程比较复杂、繁琐,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学试剂,而且消耗的时间也 较长;另一种受到涂料配方的限制,应用的局限性较大,对于未知配方的涂 料则给不出准确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氟碳彩涂板涂层中 PVDF树脂的含量红外峰面积比值测定法。本发明省略了样品前处理步骤, 缩短了分析时间,且无需使用有机溶剂,实现了绿色分析的目标和快速测定 的目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氟碳彩涂板涂层中PVDF树脂的含量红外峰面积比值测定法,它包 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配制一系列已知PVDF树脂含量的氟碳卷钢涂料作为标准样 品,该标准样品中只需加入PVDF树脂和丙烯酸树脂以及配制样品所必需的 氟碳涂料溶剂;
步骤二,将步骤一所配制的氟碳卷钢涂料,采用线棒法刮至钢板上,制 作成彩涂板样品,烘干后即可得到连续完整的氟碳涂层;
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制得的系列标准样品,在红外光谱仪上采用ATR 采样方式直接采集红外光谱图;
步骤四,将采集到的系列标准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分别通过红外光谱仪 的峰面积计算工具得到各样品的1696-1764cm-1及860-900cm-1的峰面积A, 计算各样品的两个峰面积比值A860-900cm-1/A1696-1764cm-1;以各样品的峰面积比 值为横坐标,以各样品的PVDF树脂含量/丙烯酸树脂含量比值为纵坐标, 即可得到一条线性在0.99以上的直线,作为标准工作曲线;
步骤五,在红外光谱仪上采用ATR采样方式直接采集待测氟碳彩涂板 的红外光谱图,计算该样品的峰面积比值A860-900cm-1/A1696-1764cm-1,然后在步 骤四所得到的工作曲线上通过该样品的峰面积比值A860-900cm-1/A1696-1764cm-1即可计算得到该样品的PVDF树脂含量/丙烯酸树脂含量比值,即可得到该 样品的PVDF树脂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钢工业检测公司,未经上海宝钢工业检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37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测距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功率变换电路的电流采样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