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灯光指示工作状态的微型断路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3787.6 | 申请日: | 2008-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1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闻拥军;黄利胜;何成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成祥 |
主分类号: | H01H73/00 | 分类号: | H01H73/00;H01H73/14;H01H7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美英 |
地址: | 20016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灯光 指示 工作 状态 微型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采用灯光指示工作状态的微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继电保护装置是为满足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要求而发展的一种重要保护设备,它与电力系统对运行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密切相关。其中熔断器是较早出现的一种简单过电流保护装置,由于它结构简单且实用,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对快速性恢复供电要求不高的低压线路和用电设备的保护方面。由于熔断器是以熔化保险丝的方式切断工作电源,所以每次执行过流保护任务后需要人工更换保险丝,比较费时,因此不能满足某些用电行业的快速性恢复要求。低压断路器是继熔断器之后出现的一种内带专用过电流脱扣的低压电气保护装置,由于它利用电路中瞬间出现的过电流驱动过电流电磁铁工作,过流电磁铁驱动脱扣机构切断电源,在电路中故障排除或过电流消失后只要推上操作手柄、接通电源,即可恢复工作,摆脱了更换熔断器的麻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目前流行的微型断路器又是近几年问世的一种直接面向终端用电设备的微型终端保护装置,具有结构紧凑且体积极小的特点,特别适于居家使用,其缺点是工作状态显示很不明显。目前在普通低压断路器上采用的在壳体盖板上设置指示灯的方法,由于指示灯与内部开关导电片之间必须有导线互连,但微型断路器内部空间极其有限和紧凑,且内部开关结构关系特殊,很难承受具有不确定性位移特点的导线掺杂于其中,否则将会导致影响工作可靠性,故这种方法在微型断路器上无法实施,所以在微型断路器的工作状态显示方面至今还没有出现采用指示灯的先例。目前,一般采用在操作手柄上方或下方设置一个由操作手柄带动的红、绿颜色指示来显示断路器的合、分状态的观察小窗口,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对断路器工作状态的判断问题,但由于窗口很小、标识不醒目,尤其是在光线较差或黑暗的工作环境中,很难准确地判断断路器所处的工作状态及手柄所在的确切位置,因而极容易发生误判断和误操作的情况,引发难以想像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所以,现有结构形式微型断路器的工作状态显示标志欠理想,不能快速且准确地判断断路器的确切工作状态及用电设备的带电状况,因而不能满足电力行业对继电保护方面规定的快速直观性、灵敏性、选择性和可靠性四项基本要求中的快速直观性和可靠性要求,很有必要从结构和功能上加以改进,以确保用电安全和操作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结构形式的微型断路器所存在的工作状态判断快速性和可靠性差的不安全因素,提供一种采用灯光指示工作状态的微型断路器。
本发明的采用灯光指示工作状态的微型断路器主体由断路器本体和工作状态指示器构成,断路器本体由内部工作腔和壳体组成,内部工作腔内包含设置有电磁线圈、灭弧室导电片和导引片及操作手柄座,壳体上伸置设置有外伸状操作手柄,特征在于:所述的断路器本体的内部工作腔内还增加设置有由互相串联的电发光指示灯、限流电阻和两端引出导线构成的电气显示电路充任的工作状态指示器,所述的电发光指示灯由节能灯充任,以氖灯或LED发光二极管灯为优先,所述的两端引出导线跨接设置在与断路器动触头侧下端相联接的任意两个灭弧室导电片上;所述的壳体为透光性良好的透明结构件或者为在位于操作手柄上方或下方的工作主面上设置有透光孔的非透明结构件。
此外,对于所述的电气显示电路的两端引出导线,在2P~4P型微型断路器中,可以将其中的一端引出导线接至N线断路器的灭弧室导电片上,另一端引出导线接至相线A、B、C中任意一相线断路器的灭弧室导电片上;在N+P合一式的1P+N紧凑型微型断路器中,所述的电气显示电路的两端引出导线中的一端引出导线接至L火线断路器的灭弧室导电片上,另一端引出导线接至N线断路器的灭弧室导电片上。
工作时,当电气显示电路上有电流通过时,电发光指示灯亮,表示微型断路器处于合闸工作状态,当电气显示电路上无电流通过时,电发光指示灯灭,表示低压断路器处于分闸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成祥,未经何成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37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