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支链高熔体强度聚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203843.6 申请日: 2008-12-02
公开(公告)号: CN101418064A 公开(公告)日: 2009-04-29
发明(设计)人: 赵玲;陈海林;刘涛;许志美;姜修磊;李磊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东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08F255/02 分类号: C08F255/02
代理公司: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薛 琦;朱水平
地址: 200237***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长支链高熔体 强度 聚丙烯 树脂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专利涉及一种长支链高熔体强度聚丙烯树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简称PP)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产量增长最快的树脂之一。与其他热塑性树脂相比,PP具有低密度、高熔点、来源广、价格低以及机械性能优越、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已经成为包装、轻工、建筑、电子、电器和汽车等行业不可缺少的基本原料。但是普通商品聚丙烯(CPP),无论是Ziegler-Natta还是茂金属催化剂催化生产的聚丙烯,均为线性结构的聚丙烯(linear PP,LPP),其分子量分布相对较窄,导致聚丙烯的软化点与熔点较接近,熔程较短。这在热成型加工中表现为当温度高于熔点后,熔体黏度急剧下降,熔融态下拉伸时不能出现应变硬化现象,进而导致聚合物的抗熔垂性能差,热成型制品壁厚不均,挤出涂覆、压延时边缘卷曲、收缩,挤出发泡时泡孔塌陷等问题。这一缺点极大地限制了聚丙烯在热成型加工、发泡、挤出涂覆、吹塑等方面的应用。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igh melt strength PP,HMS-PP)就是针对以上不足而开发的一种新型聚丙烯材料。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具有较高的熔体强度,在熔融拉伸时存在应变硬化现象,加工温度范围较宽,可用于热成型、挤出发泡、涂覆、吹塑等方面。由HMS-PP制得的制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高温下尺寸稳定性,较高的韧性和拉伸强度,优异的微波适应性,良好的环境效应和易回收等特点。

通常情况下,聚丙烯在熔融条件下的接枝,其降解是非常严重的,而且降解是优先从分子量大的分子开始,从而限制了熔体强度的提高,文献:E.Borsig.et al.Prog.Polym.Sci.2002,27,1195-1282对此做了详细的报道。

在制备长支链聚丙烯的过程中,控制其降解以及交联,是制备长支链聚丙烯的关键。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电子辐射、反应挤出、直接聚合。这几类方法中比较容易实现的是反应挤出,设备简单,工艺简单。反应挤出的方法主要有D.Graebling.Macromolecules,2002,35,4602-4610;Lagendijk RP,Hogt A H,Gotsis A D,et al.Polymer,2001,42,10035-10043;HongxiaTang,Wenli Dai,Baiquan Chen,et al.Polym.Eng.Sci.,2008,48,1339-1344等。

采用D.Graebling的方法制备的产品,由于颜色和助剂的不稳定性,在二次加工的时候将分解具有明显的毒性的副产物,限制了其用途;

Gotis的方法在Akzol Nobel使用,但是因为引发剂是用溶剂分散在聚丙烯中反应挤出,存在溶剂的负面影响,污染环境;

Baiquan Chen的方法采用的是环氧类化合物和PP-g-MAH的官能团反应,其成本的控制比较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长支链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聚丙烯、引发剂、苯乙烯单体、多官能单体和硬脂酸钙混合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在融熔状态下挤出,然后将粒料烘干,即可获得含有长支链的高熔体强度聚丙烯;

融熔温度为170~210℃,停留时间为90~250秒;

所述聚丙烯的融指为2-5;

所述引发剂选自双二五硫化剂(2,5-二甲基-2,5-双(叔丁过氧基)己烷)、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或过氧化二苯甲酰等;

所述多官能单体选自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丙烯酸酯或双甲基丙烯酸四乙二醇酯等。

物料的重量比例如下:

引发剂的重量为聚丙烯的0.01~10%;

苯乙烯的重量为聚丙烯的0.1~6%;

多官能单体的重量为聚丙烯的0.1~5%;

硬脂酸钙的重量为聚丙烯的0.01~10%;

本发明通过控制聚丙烯、引发剂等相关助剂的比例,停留时间,利用硬脂酸钙和苯乙烯,控制接枝过程中聚丙烯的降解,从而获得性能稳定的长支链的高熔体强度聚丙烯,提高常规聚丙烯的使用性能。

本发明的方法,操作容易,便于控制,具有工业化实施的前景,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动态剪切测试获得的弹性模量的测试结果。

图2为实施例1动态剪切测试获得的损耗角的测试结果。

图3为实施例1拉伸粘度的测试结果。

图4为实施例2动态剪切测试获得的弹性模量的测试结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38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