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碳酸酯/聚酯合金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3990.3 | 申请日: | 200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3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施利毅;冯欣;曹绍梅;孙庆波;时雯;李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67/00;C08K13/06;C08K9/04;B29B9/02;B29C47/9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碳酸酯 聚酯 合金 纳米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碳酸酯/聚酯合金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的组成及质量百分含量为:
聚碳酸酯 1~95%,
聚酯 1~95%,
表面改性的纳米氧化物粉体 0.1~20%,
其它添加剂 0~5%,
以上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的其它添加剂有:亚磷酸酯类稳定剂、酚类抗氧剂、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聚酯合金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碳酸酯的分子量为30000~60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聚酯合金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氧化物粉体有:纳米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锆或氧化硅,其粒径为5~3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聚酯合金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改性的纳米氧化物粉体的表面改性剂为:硅烷类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或有机聚合物改性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聚酯合金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烷类偶联剂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或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所述的有机聚合物改性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低聚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聚酯合金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亚磷酸酯稳定剂为: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Irgafos168或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Ultranox62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聚酯合金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酚类抗氧剂有:四[p-(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Irganox10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聚酯合金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为:4-苯甲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或苯并三唑。
9.一种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聚酯合金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1)首先将纳米氧化物粉体进行表面改性;
(2)将表面改性的纳米氧化物粉体、聚碳酸酯和聚酯分别进行干燥处理;
(3)按上述比例,将各组分进行预混合5~15min;
(4)将预混合好的物料用长径比大于30的双螺杆挤出设备在235~275℃下熔融挤出,螺杆转速为50~200rpm,然后将挤出物料用水冷却后造粒,即得聚碳酸酯/聚酯合金纳米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399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