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蛋白质合成纤维制造过程中的溶剂除杂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4599.5 | 申请日: | 200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8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郑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正家牛奶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13/02 | 分类号: | D01F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20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蛋白质 合成纤维 制造 过程 中的 溶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蛋白纤维,尤其是涉及一种蛋白质合成纤维制造过程中的溶剂除杂方法。
背景技术
一步法制牛奶蛋白纤维浆液在纺丝过程中产生的溶剂稀溶剂,含有未反应的动植物蛋白(大豆蛋白、胶原蛋白、酪蛋白)0.66%。这部分蛋白在溶剂蒸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使蒸发不能进行下去。清除牛奶蛋白纤维溶剂中酪蛋白成为回收溶剂的主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降低成本、节约能源的蛋白质合成纤维制造过程中的溶剂除杂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蛋白质合成纤维制造过程中溶剂的除杂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一步法制牛奶蛋白纤维浆液在纺丝过程中产生的溶剂稀溶液中加入絮凝剂,该絮凝剂与溶剂稀溶液的重量比0.1~0.55∶1,调节溶剂稀溶液的pH值为4.0~4.8,在充分搅拌作用下,絮凝剂溶解溶剂稀溶液中的蛋白形成絮状物,过滤去除该絮状物。
所述的絮凝剂与溶剂稀溶液的重量比0.1~0.5∶1
所述的溶剂包括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二甲基亚砜(DMSO)、丙酮、碳酸乙烯酯(EC)、硫氰酸钠(NaSGN)、硝酸(HNO3)和氯化锌(ZnCL2)。
所述的絮凝剂包括聚丙烯酰胺除杂剂、铁盐除杂剂、聚铝除杂剂或聚铁除杂剂。
所述的絮凝剂包括硫酸铝、氯化铝、硫酸铁、氯化铁、聚硅铝、聚磷铝、聚硅铁、聚磷铁或聚丙烯酰胺。
所述的蛋白为动物蛋白或植物蛋白。
所述的蛋白包括大豆蛋白、胶原蛋白或酪蛋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一步法制牛奶蛋白纤维浆液在纺丝过程中产生的溶剂稀溶液中加入絮凝剂,去除溶剂稀溶液中的蛋白杂质,所得在溶液蒸发过程中没有泡沫产生。本发明能在蛋白质合成纤维制造过程中用蒸发浓缩的方法回收溶剂,可降低成本、节约能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硫氰酸钠NaSCN稀溶剂2000克,铝盐除杂剂3克,搅拌30分钟。产生白色絮状物,PH=4.6。过滤悬浮液,将滤液蒸发,没有泡沫产生。
实施例2
硫氰酸钠NaSCN稀溶剂688公斤,铝盐除杂剂1032克,搅拌50分钟。产生白色絮状物,PH=4.8。过滤悬浮液,将滤液蒸发,没有泡沫产生。
实施例3
一种蛋白质合成纤维制造过程中溶剂的除杂方法,该方法是在一步法制牛奶蛋白纤维浆液在纺丝过程中产生的氯化钠稀溶液中加入絮凝剂硫酸铝,该硫酸铝絮凝剂与氯化钠稀溶液的重量比0.1∶1,调节溶剂稀溶液的pH值为4.0,在充分搅拌作用下,硫酸铝絮凝剂溶解氯化钠稀溶液中的蛋白形成絮状物,过滤去除该絮状物,得到的滤液在溶剂蒸发过程中没有泡沫产生。
实施例4
一种蛋白质合成纤维制造过程中溶剂的除杂方法,该方法是在一步法制牛奶蛋白纤维浆液在纺丝过程中产生的氯化锌稀溶液中加入絮凝剂硫酸铁,该硫酸铁絮凝剂与氯化锌稀溶液的重量比0.55∶1,调节氯化锌稀溶液的pH值为4.8,在充分搅拌作用下,硫酸铁絮凝剂溶解氯化锌稀溶液中的胶原蛋白形成絮状物,过滤去除该絮状物,得到的滤液在溶剂蒸发过程中没有泡沫产生。
实施例5
一种蛋白质合成纤维制造过程中溶剂的除杂方法,该方法是在一步法制牛奶蛋白纤维浆液在纺丝过程中产生的硫酸铁稀溶液中加入絮凝剂聚硅铝,该聚硅铝絮凝剂与硫酸铁稀溶液的重量比0.5∶1,调节硫酸铁稀溶液的pH值为4.5,在充分搅拌作用下,聚硅铝絮凝剂溶解硫酸铁稀溶液中的大豆蛋白形成絮状物,过滤去除该絮状物,得到的滤液在溶剂蒸发过程中没有泡沫产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正家牛奶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正家牛奶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45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