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损型转子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4728.0 | 申请日: | 200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5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徐峰;高翠娣;唐彦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00 | 分类号: | B01F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损型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化、食品、医药等领域中用于均质乳化的均质器,尤其涉及应用于这种均质器中的防损型转子。
背景技术
在日化、食品、医药等行业,应用于各种不同粘度液体的均质乳化,该转子与定子等组成置于较大搅拌容器底部,其高速旋转使流体在容器中形成一个循环产生均质乳化效果。
目前,在日化、食品、医药等行业中广泛应用的转子10如图1A和图1B所示。其中该转子与定子(图未示)间的间隙在0.5-1mm之间且相对高速旋转,零件具有较高的动平衡要求,并采用机械密封(陶瓷与石墨)。
由于转子的高速旋转产生很大的涡流,使容器内的流体通过转子叶片间的间隙吸入,故如有较大的固体或操作中不慎带入的物件进入高速旋转的转子与定子间,轻则损伤机械密封,重则损坏转子与定子而造成停产检修,因此有必要改进转子结构,以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损型转子,以防止意外进入转子的硬物夹在定子间相对高速运转而使其损坏。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防损型转子,包括一环状的本体、设于本体环状空间内的多个叶片、以及分布于所述本体的外圈的多个剪切齿,其中沿所述本体的内圈设置的一圈其上分布有多个孔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所述多个剪切齿之间有一圈径向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叶片的数量可为5片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叶片为螺旋叶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环状空间的中央设有一轴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多个叶片自所述轴孔向所述环状空间的边缘辐射,并部分地连接于所述防护罩。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本发明防损型转子的防护罩设计可将硬件阻止在转子里而不会进入定子,并随转子运转不造成转子-定子结构的损坏,也不会进一步导致机械密封的损坏;
2、本发明的防损型转子在结构上与现有的转子具有互换一致性,所以更换极其方便,将可降低替换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A是现有转子的正面视图。
图1B是现有转子的侧面视图。
图2A是本发明的防损型转子的立体图。
图2B是本发明的防损型转子的剖视图。
图2C是本发明的防损型转子的正面视图。
图3示出本发明的防损型转子放置于均质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A-2C示出本发明的防损型转子的结构。其中图2A是本发明的防损型转子的立体图。图2B是本发明的防损型转子的剖视图。图2C是本发明的防损型转子的正面视图。参照图2A-2C所示。本发明的防损型转子20包括一环状的本体21,其镂空部分形成环状空间21a,多个叶片22分布于此环状空间内。在环状空间的中央设置一轴孔23,以便固定于一转轴(图未示)上。这些叶片22的一端连接于轴孔另一端辐射至环状空间的边缘并连接于本体21。当转子装配于均质器200(参照图3)上时,物料会从上方经叶片22进入转子中,并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外运动。
在本体21的外圈分布有一圈剪切齿24。此外,均质器定子上也设置有剪切齿,以共同将进入其中的物料切碎。然而,当有硬物意外进入转子时,高速旋转的剪切齿可能会因受到冲击而遭到损坏,这种冲击还会进一步传导至均质器的机械密封202,使其也遭到损坏。
为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本发明沿本体21的内圈设置一圈防护罩25,此防护罩25与上述的多个剪切齿24之间有一圈径向间隙,用以容纳定子上的剪切齿。此外,防护罩25上分布有多个孔25a,以便通过物料。同时多孔设计将增强均质器的剪切力。
另外,因多孔环形防护罩的设计,将使转子向定子的物料流量降低,因此本发明采用螺旋叶片结构,叶片22的数量也进一步增加至5片以上,例如5片,6片或7片(图中示出7片)。这种多片螺旋叶片的设计,在保证流体通量的同时提高了扬程。参照图2A所示,这些叶片22位于环状空间边缘的一端会部分的连接于本体21,并部分地连接于防护罩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47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