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码立体扩印光栅与感光材料自动化流程及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04798.6 | 申请日: | 200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4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顾金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金昌 |
主分类号: | G03C11/00 | 分类号: | G03C11/00;G03D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3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码 立体 扩印 光栅 感光材料 自动化 流程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图像的合成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数码立体扩印光栅与感光材料自动化流程及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采用卤化银介质材料制作立体图像的方法至今沿用早年传统工艺,就是先将光栅与感光材料合成好再投影感光、冲洗形成立体图像,而这种方式存在两方面的不足,其一是由于使用的感光材料是先将光栅和感光材料合成好,再投影感光和冲洗,因光栅材料较厚,无法折叠冲洗,要生产很庞大的十几米长的平板冲洗设备来配套冲洗,对冲洗带来极大的不便,且要耗用大量的冲洗药水向上进行强行喷淋冲洗,而耗药、耗时,且要占用很大的场地,还要污染环境,操作麻烦,成功率低,效力又差,其原因是由于采用复合好的光栅和感光材料中间有一层双面膜,所以投影感光的透射度有所减弱影响了立体图像的反差和透射效果;其二由于使用的载体是光栅与感光材料合成后的感光材料,要依赖进口,且其材料价格非常昂贵,因此成本高,至今立体影像市场未能推广和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 方便、成本低廉的一种数码立体扩印光栅与感光材料自动化流程及合成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码立体扩印光栅与感光材料自动化流程及合成方法,包括灯光、LCD图像显示器、镜头、光栅、感光材料、输纸平台、压紧装置、镜头移动设备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镜头与灯光中间设有LCD图像显示器、镜头移动装置,所述的输纸平台由电机带动连接器和丝杆转动而移动。
所述的光栅与感光材料初始是分离的,所述的输纸平台上安放有光栅,所述的感光材料自动输送至输纸平台与光栅中间,所述的光栅和感光材料通过自动压紧装置将其压紧在输纸平台上。
将立体相机所拍的多角度的图像由LCD图像显示器显示通过镜头透过光栅投影在感光材料上。
所述的输纸平台通过电机带动连接器和丝杆转动,从而丝杆带动输纸平台移动。
本发明包含了一种数码立体扩印光栅与感光材料自动化流程及合成方法,其步骤为:首先将光栅固定安放在平台上,再将感光材料自动输送至输纸平台与光栅的中间,通过压紧装置自动将光栅和感光材料压紧在输纸平台;
其次将立体相机所拍摄的多视角度的图像通过LCD图像显示器显示并通过镜头,将LCD上的图像透过光栅投影在感光材料上。LCD图像显示器连接在LCD图像驱动板上,LCD图像驱动板通过DVR插口连接在计算机上,将立体相机拍摄的不同角度的多张立体图像分别由计算机运算发送到LCD显示器上,由输纸平台和镜头按比例同方向平行移动,移动的距离主要依据光栅的视角度大小来确定,移动后由计算机运算对LCD 图像显示器上的图像进行调换,反复对下一个不同角度拍摄的立体图像进行投影感光,以此按照立体图像的数量来确定投影感光和移动的距离和次数,感光材料上图像的大小尺寸可根据需要选用适合该图像尺寸的镜头;
对数个不同角度的立体图像反复投影移动完成后,压紧装置自动松开,光栅即自动弹起,将投影感光后的感光材料自动输入冲洗机冲洗、烘干。
最后将冲洗完成的立体图像与同一规格光栅进行加膜复合,形成立体照片。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感光材料因是与光栅分开的,因此一般普通冲洗设备就可以冲洗;
2、感光材料可采用一般普通卤化银感光材料,价格低廉,易于推广普及使用;
3、因投影感光时比使用传统合成好的感光材料方法少了一层双面膜,立体图像的色彩反差优于采用传统的先把光栅与感光材料复合再投影的方法的图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数码立体扩印光栅与感光材料自动化流程及合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数码立体扩印光栅与感光材料自动化流程及合成方法的感光侧面剖析图;
其中:1-光源设备;2-LCD图像显示器;3-镜头移动装置;4-镜头;5-光栅;6-感光材料;7-压紧装置;8-输纸平台;9-电机;10-丝杆;11-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以上发明做简单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金昌,未经顾金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47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