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现场总线设备及其内置地址确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07348.2 | 申请日: | 200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4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群;祁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广茂达灯光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F21S10/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薛 琦;朱水平 |
地址: | 200233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现场总线 设备 及其 内置 地址 确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现场总线设备及地址确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 LED智能变色灯的现场总线设备及其内置地址确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场总线设备中,通常每个设备都需要一个唯一的物理地址,用以区 分总线上众多的设备。有很多设备是通过中控计算机的指令来设置地址,在 为很多总线设备设置地址时,通常中控计算机发送一个地址和设置命令后, 需要对总线上的某一个目标设备按下一个确认按钮,表示这台设备才是接收 这个地址的真正对象。很多产品采取在设备外壳上开孔设置一可见的按钮, 然后用软橡胶片来包裹按钮,橡胶片起到密封和可触及到按钮的作用。
然而,当涉及到一款需要严格密封的总线设备时,随着使用年限的累计, 软橡胶片存在损耗,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发现和修缮,极有可能因为密封性能 的下降对该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并且上述的橡胶包裹方法增加了密封 的环节,同样增加了成本和密封失败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总线设备地址确认开关 外置无法做到相对较好的密封效果的缺陷,提供一种现场总线设备及其内置 地址确认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现场总线设备的内置地址确认装置,该总线设备包括一外壳,一设 于该外壳内的连接主控计算机的电路板,其特点在于,该内置地址确认装置
包括:
一设置在该外壳内的电路板上的磁控装置;
一用于配合该磁控装置闭合动作的磁体,该磁体设于该外壳的外部。
较佳的,该磁控装置为干簧管。
其中,该磁体为磁铁或通电线圈。
较佳的,该磁控装置设置于靠近该外壳侧壁的位置,便于操作人员对其 进行控制。
一种现场总线设备,该总线设备包括一外壳,一设于该外壳内的连接主 控计算机的电路板,以及一地址确认装置,其特点在于,该地址确认装置为 上述的内置地址确认装置。
其中,该外壳为非磁性材料,用于避免该外壳因其自身的磁性对设备内 部的干簧管产生误操作。
较佳的,该外壳为密封设置或一体成型。
一种如上述现场总线设备的地址确认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点在于,其 包括如下步骤:
S1、由主控计算机发出设置地址的命令,总线上的待机设备收到该指令 进入预备状态;
S2、操作者在所有待机设备中确认需设置地址的设备;
S3、将磁体靠近该待机设备,干簧管闭合;
S4、该待机设备内的CPU得到确认,开始写入地址。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1、采用本发明的现场总线设备的外壳可以设计成为一体成型,没有多 余的开孔用于设置地址确认开关,故不会因密封措施不完善或后期使用损耗 造成密闭性的破坏。
2、采用本发明的现场总线设备将外置确认按钮转移到密闭装置内部, 并采用磁体对内置的干簧管采取了非接触式的控制,使得从外界对密闭空间 内进行开关控制的操作方法得以实施完成,确保了整个装置的密封性。
3、采用本发明的现场总线设备节省了外置开关的再密封措施,减少了 密封环节,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密封失败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现场总线设备的一应用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本发明的现场总线设备的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应用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现场总线设备为三台LED智能变色灯6a、6b和 6c,其中每台LED智能变色灯包括一外壳1,一设置在该外壳1内与主控计 算机连接的电子线路板2,以及一内置地址确认装置。本发明的改进点在于 将原本外置的地址确认装置设置于现场总线设备的外壳1内,进一步提高了 装置的密闭性能。其中,该外壳1为一体成型并采用例如铸铝合金等非磁性 材料制成,这样外部磁体的磁场可以顺利穿透外壳达到干簧管使之动作,并 且除用于放置内部必要部件的开口外,不开设其他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广茂达灯光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广茂达灯光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73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