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机摄像头自动控制闪光灯作光感应手电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7666.9 | 申请日: | 200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6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郭峰;翁信诚;王涵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1/36 | 分类号: | H05B41/36;G03B15/03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0001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 摄像头 自动控制 闪光灯 感应 手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内容为手机作光感应手电的方法,尤其是手机摄像头自动控 制闪光灯作光感应手电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通讯工具,在其自身职 能——个人随身通讯领域中,已是占有主导地位。此外,手机的职能已经 从原先基本通讯交流信息工具逐步扩展成为人们随身娱乐、日常应用等方 面所必不可少的电子产品。
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需要使用随身照明系统的时候。如果 用户随身携带手机,那么手机闪光灯可以作为一个随身照明系统。可是根 据现有手机的系统设置,通常闪光灯只能在用户拍照按下快门的瞬间亮 起,而不能作为手电(持续发光)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实现手机摄像头自动控制闪 光灯作光感应手电的方法,使用户可以利用手机作为手电,在需要的时 候进行照明。
本发明方法的设计思路是:
当配置摄像头和闪光灯的手机装入光感应手电模拟软件以后,启动该 软件即向用户提供使用方法和感应强弱的选择。当用户选择完毕以后即可 将手机作为光感应手电使用,用户可以方便地切换使用模式和摄像头感应 周围光源的门限强弱程度。
本发明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①感光传感器接受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②处理器将光信号转换为对应光源强度数据;
③将光源强度数据与预先设置的光源强度门限作比较:如光源强度大 于该门限,手机闪光灯打开;如光源强度小于该门限,手机闪光灯 保持关闭。
所述方法包括手动和自动两种应用模式:手动方式,即当用户对手 机进行操作,手机进行上述步骤;或自动方式,即无需用户对手机进行 操作,手机自动以一定时间间隔重复对外界光源进行感应,进行上述述 步骤。
当用户选用自动方式时,其特征在于:感应更新间隔为1秒。
上述步骤③中预先设置的光源强度门限是通过用户选择或手机初 始化时设置的。
用户可选择设置的光源强度分为:强、中、弱三种,三种强度门限 值分别为:1000勒克斯、400勒克斯和100勒克斯。
藉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达成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感光传感器接受光信号、经处理器转换光源强度,并以此 同预先设置的光源门限值比对,以判断是否进行照明,实现利用手机摄像 头自动控制闪光灯变为光感应手电。除此之外,本发明方案还提供了手 动和自动两种模式,方便用户根据手机电池储量状况进行选择,并且预 置了对周围光源的强弱做判定处理的多种数据配置文件,用户可以轻易设 置他所需要的光感应手电的灵敏度,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本发明, 手机多了一种新的用途,为手机本身增加了附加值,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实施的手机硬件模块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1的用户选择自动模式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2的用户选择手动模式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实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实现的手机硬件模块图,包括光信号转化模 块和处理控制模块。光信号处理转化模块包括手机摄像头、感光传感器 和信号处理器,手机摄像头获取周围环境光信号,并通过感光传感器进 行光电转换,最终由信号处理器转变为最终的二进制数据,并存入随机 存储器。而处理控制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和 显示屏,中央处理器通过获取的二进制光信号强度数据和设置的参数进 行比较,作出相应决策,最终通过控制摄像头进行实时操控进而实现决 策,并同时将结果显示在显示屏上,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显示屏进行人 机交互,选择、设置自己需要的操作模式。
实例1——手机闪光灯根据预设参数以且被设定为自动模式时,依据周 围光源强弱变化而实现模拟光感应手电功能,具体实现过程,如图2所 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手机开机初始化以后,用户启动光感应手电模拟应用程序。
步骤2:人机界面提示用户“请您打开手机摄像头的防尘遮光罩”,用 户按任意键可以跳过该界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76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薄膜沉积的铜前体
- 下一篇:一种分配载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