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的差分相关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7688.5 | 申请日: | 200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2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晋;张建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04 | 分类号: | G01S1/04;G01S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包兆宜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全球 导航 卫星 系统 接收机 相关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硬件接收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 并行差分相关器算法及结构。
技术背景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一种全天候、全空域的导航系统,自从上个世纪 八十年代美国的全球导航系统(GPS)投入使用以来,人们利用卫星导航资源,为 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精确的位置和时间信息。
卫星导航系统采用直接序列扩频(DSSS)技术,每颗卫星将要发送的资料比特 流与一个粗捕获(C/A)码进行扩频编码(每个卫星的粗捕获码各不相同)并采用 BPSK方式调制为符号,最终通到射频模块发射出去。其中C/A码的本质是一个 周期性的伪随机噪声(PRN)序列,具有伪随机噪声序列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
地面上的用户接收设备接收导航卫星发射的信号,根据伪距和卫星的位置确 定自身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由于接收机和卫星的相对运动,会造成射频信号 频率的偏移,称之为多普勒频偏,同时接收到C/A码的相位对于接收机来说也是 未知的,因此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具有码相位(Code Phase)和多普勒频偏双重 的不确定性,接收机基带信号处理部分的首要任务是对齐卫星信号的码相位及确 定多普勒频偏,这一阶段称为捕获。
关于GNSS接收机的捕获算法,人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基本思想是 将接收到的信号和本地产生的复现码进行相关运算,通过搜索相关结果的峰值来 确定码相位和多普勒频偏。目前广泛使用的相关捕获算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在时域完成相关运算,采用匹配滤波器或传统相关器的结构。这类算 法基于滑动相关的原理,输入数据依次“滑过”相关器,每“滑动”一步,复现 码就与一定长度的输入数据进行一次相关,最后再比较各个相关值的大小从而确 定码相位。由于复现码中只存在+1和-1两种元素,因此在相关时并不需要进行 乘法运算,只需要加法运算。设复现码的长度为N,则每次相关运算所需要的运 算量为(N-1)次加法。近年来,人们对时域相关算法进行了各种改进:(1)提出 了一种基于差分编码相关算法,可以将加法次数降低为(N/2-1)次,代价是多增 加了一个寄存器和一次移位操作;(2)对以上方法进行改进,进一步降低了运算 量,但以牺牲性能或大量增加寄存器及控制复杂度为代价;(3)提出了一种基于 匹配滤波器结构的快速相关算法,在不存在过采样的情况下,可以把加法次数降 低到N/5,但如果用户接收机中存在过采样的情况,直接应用该算法,运算复杂 度并不具有优势。时域相关算法的运算量一般比较大,但实现起来结构较为简单, 适合于硬件实现,被广泛的应用于基于硬件实现的GNSS接收机中。
第二种类型的相关捕获算法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在频域并行计算出 输入数据与复现码所有码相位的相关值,从而实现快速相关,减少了运算量。该 算法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实现多普勒频偏和码相位的联合估计。这类算法虽然有 效的降低了相关运算的运算量,但FFT运算实现起来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包含有 复数的乘法和加法运算,性能还会受到参数有限字长效应的影响,目前多用在基 于软件实现的GNSS接收机中。
在民用GNSS接收机中,对接收卫星信号的量化一般不会超过4比特,为了 得到更好的接收机性能,通常的做法是对接收信号进行过采样来提高相关增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硬件实现,在时域对GNSS信号进行并行差 分相关捕获的算法和硬件结构,实现对多个卫星信号的同时捕获,同时相比于传 统的相关算法和两种改进型的时域相关算法,以及基于FFT的频域相关算法,在 运算复杂度上具有优势。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法和步骤实现:
GNSS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是空中所有可见导航卫星发射信号的迭加,为了 提取出各个卫星的信息并确定C/A码的相位,需要用已知的各个卫星的C/A码, 即不同的复现码与接收信号进行相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76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