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流向强化沉淀、澄清组合水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9651.6 | 申请日: | 2008-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8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光;徐立群;王广智;李楠;刘希邈;范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同恩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向 强化 沉淀 澄清 组合 水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水净化中常用的沉淀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沉淀池固液分离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沉淀池主要是依据浅池理论进行设计,沉淀池的沉淀效率取决于其构造尺寸及沉淀池中是否加设斜板等装置。而斜板的长度和间距直接影响沉淀池去除絮体的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常用的沉淀池固液分离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水净化的变流向强化沉淀、澄清组合水净化装置。本发明装置由斜板和筋条组成,筋条均固定在斜板一侧的表面上,斜板为波浪形,筋条与斜板连接的一侧形状与斜板随形。
本发明的独到效果是:一、变流向强化沉淀、澄清组合水净化装置具有沉淀和澄清的双重功能,沉淀池表面负荷可达18m3/m2×h;较常规沉淀池负荷可提高2.0~2.5倍;二、变流向强化沉淀、澄清组合水净化装置出水中颗粒含量较现有沉淀池明显减少,处理效果明显提高;三、与澄清池相比,不需要很长时间的悬浮泥渣层形成期,且由于泥渣层存在于沉淀小单元内,液流状态稳定,泥渣层形成稳定,运行初期即可获得理想处理效果;四、由于悬浮泥渣层和斜板沉淀的共同作用,对不同水质和冲击负荷的适应性较单独设置斜板的沉淀池和澄清池都好。五、沉淀池沉泥的密度较常规沉淀池大,排泥水可节省50%左右,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减少了运行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锯齿形筋条及斜板的结构示意图(任意两个筋条32之间均相互平行),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波浪形筋条及斜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锯齿形筋条及斜板的结构示意图(任意相邻的两个筋条32之间相互对称),图7是本发明锯齿形筋条及斜板的结构示意图(任意相邻的两组筋条32之间相互平行),图8是本发明用在水处理沉淀池中的结构示意图。图8中的附图标记1是池体,2是配水装置,3是波浪形斜板,4是沉泥斗,5是排泥管,6是沉淀池集水装置,7是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图7)本实施方式由斜板31和筋条32组成,筋条32均固定在斜板31一侧的表面上,斜板31为波浪形,筋条32与斜板31连接的一侧形状与斜板31随形。
具体实施方式二:(参见图1、图3、图6和图7)本实施方式的斜板31为长方形,斜板31的高度小于斜板31的长度。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参见图1和图5)本实施方式的筋条32为波浪形。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参见图3、图6和图7)本实施方式的筋条32为锯齿形。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参见图1和图3)本实施方式任意两个筋条32之间均相互平行设置。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参见图6)本实施方式任意相邻的两个筋条32之间均相互对称设置。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参见图7)本实施方式任意相邻的两组筋条32之间均相互平行设置。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参见图8)本实施方式带锯齿形筋条32的斜板31或带波浪形筋条32的斜板31在组合到一起时,其空间位置可以是多样的,从而形成不同形式的流体通道。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从图8中可知,水净化装置中的斜板是固液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板面为波浪形状,在斜板上固定有筋条,其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加强斜板强度,另一个是改变处理水的流向及流动形态,使水中的絮体加速絮凝沉淀。液固两相流通过沉淀池配水段,上向流入图8描述的设备,经斜板、斜板、筋条、筋条组成的沉淀空间,纯净液体流出,固体颗粒经在沉淀空间内所形成的悬浮泥渣层的复杂物理化学作用下,长大至一定的密度和尺度,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沉淀单元,沉入沉淀池底部。筋条起支撑作用的同时,调整沉淀单元截面的变化情况,同时提供部分泥渣的下滑面。波浪状板面可以影响水流湍动强度和水流流线分布,从而强化沉淀作用,上向的液流中的固体颗粒流入与重力方向有一定倾角的沉淀单元时,液流中的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沉淀至斜板上表面,并沿斜板表面下滑时,将遇到上向水流的顶托作用,若颗粒尺度及密度较小,不足以克服水流顶托作用时,将在水流升力的作用下,随水流一起上向运动,并重复沉淀过程,在此期间,由于斜板单元中是大量颗粒重复上述动作,颗粒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并形成悬浮泥渣层,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同时存在与斜板表面的力的作用,只有尺度和密度达到一定数值的颗粒才能脱离沉淀单元,沉淀至沉淀池底部。水流中的颗粒通过接触絮凝作用和重力沉淀等综合物理化学作用得到去除。由于悬浮泥渣层的澄清作用,出流水中对水质有影响的小质量的颗粒数量将得到有效去除,从而可获得高质量的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96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质瓷泥料的增塑工艺
- 下一篇:一种纳米氧化锌的无机表面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