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豆内生细菌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09705.9 | 申请日: | 200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8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霞;张淑梅;李晶;赵晓宇;张先成;张云湖;孟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2;A01P3/00;C12R1/12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单 军 |
地址: | 150010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豆 细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内生细菌。
背景技术
大豆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和华北的很多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的主要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由腐霉菌、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根腐病及由孢囊线虫引起的虫害常年发生,发病率在30%左右,每年减产10%以上,明显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大豆种植上的主要问题。目前采用化学农药和化学种衣剂防治大豆病虫害,容易诱发病原菌或病虫的抗药性、造成农药残留污染及伤害非靶标生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采用化学农药和化学种衣剂防治大豆病虫害,而诱发病原菌或病虫的抗药性、造成农药残留污染及伤害非靶标生物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大豆内生细菌。
大豆内生细菌SB-37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保藏于CGMCC,保藏日期为2008年10月27日,保藏号为CGMCCNo.2726;为革兰氏阳性菌,杆状,长为1.5~2μm,宽为0.5~1μm,有芽孢;菌落呈乳白色,皱褶,边缘不整齐,菌落中心突起呈脊状。
将本发明的大豆内生细菌SB-37接种于pH值为6.0~8.0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在20~40℃条件下富集培养至菌落浓度达20~40亿/毫升。本发明的大豆内生细菌SB-37在大豆植株体内定殖,或用该细菌液浸泡种子均有防病和促生长作用。
使用本发明的大豆内生细菌SB-37生产的生物农药,对大豆的根腐病和大豆菌核病的防治达60%~80%;对大豆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可促进植株根和茎生长,增加植株的鲜重和干重5%~20%;对人畜无毒无害,对环境不造成污染,不会伤害非靶标生物;大豆果实中无农药残留;不会诱发病原菌或病虫的抗药性;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大豆内生细菌SB-37为枯草芽孢杆菌,属于芽孢杆菌属;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08年10月27日,保藏号为CGMCC No.2726。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大豆内生细菌SB-37为枯草芽孢杆菌,属于芽孢杆菌属;保藏于CGMCC,保藏日期为2008年10月27日,保藏号为CGMCC No.2726;为革兰氏阳性菌,杆状,长为1.5~2μm,宽为0.5~1μm,有芽孢;菌落呈乳白色,皱褶,边缘不整齐,菌落中心突起呈脊状。
本实施方式大豆内生细菌SB-37是从大豆的根中分离得到的。其分离方法如下:一、将大豆植株用水冲洗干净,随机称取根1.0g作为供试材料,用70%酒精和0.1%升汞对供试材料表面消毒,杀灭供试材料表面微生物;二、在无菌环境中,供试材料用无菌水冲洗3次,取100μl最后1次无菌水冲洗液涂布接种于NYDA培养基上,每个处理重复3次。培养48h,观察有无菌落产生。据此验证此消毒方法是否能全部杀死供试材表面微生物,晾干后转入无菌研钵中研磨碾碎;三、向供试材料分别加10ml无菌水匀浆,静止15min后,各取100μl涂于固体培养基上,30℃暗室培养48h;四、挑取单菌落,在NYDA固体培养基上反复划线纯化,直至得到纯系菌株为止;五、将纯系菌株接种于NYD液体培养基中,37℃恒温箱中培养18~20h,取菌液700μl加入50%甘油300μl,混合后,置于-70℃冰箱中冷冻保存。
NYDA固体培养基含有下列成份:酵母膏0.5%,牛肉膏0.8%,葡萄糖1%,琼脂粉1.5%。
NYD液体培养基含有下列成份:酵母膏0.5%,牛肉膏0.8,葡萄糖1%。
本实施方式大豆内生细菌SB-37在温度为20~40℃、pH值为6.0~8.0的环境中生长。
本实施方式大豆内生细菌SB-37具有运动性。
本实施方式大豆内生细菌SB-37无可溶性色素、甘露醇发酵为阳性、葡萄糖发酵为阳性、形成芽孢试验为阳性、阿拉伯糖发酵为阳性、形成伴胞晶体试验为阴性、淀粉水解试验为阳性、V-P试验为阳性、接触酶试验为阳性、质量浓度7%的NaCl耐盐性试验为阳性、利用柠檬酸盐试验为阳性、氧化酶试验为阳性、硝酸盐还原试验为阳性、厌氧生长试验为阳性、明胶液化试验为阳性、分解酪素试验为阳性、M-R试验为阳性、产酸试验为阳性、酪氨酸水解试验为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97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酶解魔芋粉制备甘露寡糖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富铜酵母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