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冗余全方位移动操作臂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09728.X | 申请日: | 200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8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赵杰;闫继宏;樊继壮;唐术锋;刘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5/00 | 分类号: | B25J5/00;B25J18/00;B25J1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毕志铭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冗余 全方位 移动 操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作臂。
背景技术
随着机器人在人类生活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机器人的操作灵活性、作业范围以及复杂作业的适应能力等各方面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传统的操作机器人均为具有固定基座的机械臂,利用其操作性能完成一些装配、焊接等某一固定区域内(手爪可达空间)的作业。虽然控制起来比较简单,但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需要维护整条生产线或者多台设备时,由于固定基座限制了手爪只能在某一固定区域操作,因此只能通过布置多台操作臂来满足作业需求,不但增加了成本,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此外,随着人类对于空间、深海、有毒、核辐射等危险与极限环境内作业需求的不断提升,由于工作环境的非结构化和不确定性,对机器人操作灵活性要求更高,需要其具备行走能力。而这些都是当前传统的机械臂所不能满足的,作业范围的局限性使其不能满足多任务以及复杂作业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操作机器人存在操作灵活性较差、不具备全方位行走的能力,致使其工作空间和作业范围受到局限难以适应复杂工作环境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超冗余全方位移动操作臂。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超冗余全方位移动操作臂由操作臂主体和全方位移动小车组成,操作臂主体安装在全方位移动小车的上端面上,所述全方位移动小车由至少三个车轮模块和外壳体组成,每个车轮模块均由车轮体、机架、车轮转向装置和车轮滚动装置构成,车轮转向装置由转向支架、第一转向直齿轮、第二转向直齿轮和转向电机组成,所述车轮滚动装置由第一同步带轮、同步带、第二同步带轮、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滚动直齿轮、第二滚动直齿轮和滚动电机组成;转向支架的一端安装在车轮体几何中心处的轴的两端上,转向支架另一端穿过机架并与第一转向直齿轮连接,第一转向直齿轮与第二转向直齿轮相啮合,第二转向直齿轮与转向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同步带轮安装在车轮体几何中心处的轴的一端上,第一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与第二同步带轮连接,转轴安装在转向支架上,第二同步带轮通过转轴与第一锥齿轮连接,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相啮合,第二锥齿轮设置在第一滚动直齿轮的下方且二者制成一体,第二锥齿轮和第一滚动直齿轮均安装在转向支架上,第一滚动直齿轮与第二滚动直齿轮相啮合,第二滚动直齿轮与滚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至少三个机架、车轮转向装置和车轮滚动装置均布安装在外壳体内,至少三个车轮体位于外壳体的下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较高可操作度、任务的适应性强、工作空间大和灵活性好的优点,实现了操作臂的全方位移动功能。本发明与目前的具有固定基座的操作臂相比,具有全局工作能力,在满足时间不冲突的前提下一个生产现场只需一台操作臂,降低了成本、节省了资源;同时,高度的运动冗余性还可以大大提高其操作的灵活性。移动功能的赋予使操作臂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从而可以代替人类在危险或极限环境下完成一些复杂作业。另外,本发明中的全方位移动小车的三个同心主动轮结构(车轮体上的轴位于车轮的几何中心处)可以实现车体的零半径回转;每个车轮模块采用差动补偿轮系的结构,既避免了转向时绕线的问题,又便于电机拆装,提高了互换性。每个车轮模块具有滚动和转向两个自由度,可以使车体实现零半径回转。本发明的具体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全方位移动能力,不仅把工作空间扩大到几乎无限,而且由于可以零半径回转,从而可以在较狭窄或拥挤的工作场所中自如的操作;2、具有高度的运动冗余性,操作灵活性高,躲避障碍、回避奇异性能好,负载能力较强;3、本发明同时具有移动和操作功能,而且工作范围大、操作灵活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操作臂主体的立体图,图3是全方位移动小车的一个车轮模块结构原理示意图,图4是操作臂主体上的一个关节模块的传动原理示意图(六个关节模块的驱动原理示意图相似)。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097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由差速器实现汽车同步换档的结构
- 下一篇:一种改良的辊轴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