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网络服务器负载均衡的方法、系统和域名解析服务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0112.4 | 申请日: | 200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0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延正;邹贤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5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正云;宋志强 |
地址: | 518044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网络 服务器 负载 均衡 方法 系统 域名解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领域,尤其涉及实现网络服务器负载均衡的方法、系统和域名解析服务器。
背景技术
对于由多台网络服务器以对称的方式组成一个网络服务器集合,每台网络服务器都具有等价的地位,都可以单独地对外提供服务而无需其他网络服务器的辅助。实现网络服务器负载均衡是指,将发给所述网络服务器集合的请求均匀地分配到该网络服务器集合中的网络服务器上,使得各个网络服务器彼此的负载均衡。
目前,域名解析(DNS)服务器是一种常用的负载均衡器。众所周知,DNS服务器中存储有A记录,在A记录中,每一个域名对应了一个IP列表,该IP列表中包含了该域名对应的所有网络服务器的IP地址。
通过DNS服务器实现网络服务器间的负载均衡的具体方法是:当DNS服务器接收到网络用户的请求后,按照该请求中的域名在A记录中对应的IP列表,将各个请求按照所述IP列表的顺序逐一分配到不同的网络服务器上,具体地,DNS服务器从所述域名对应的网络协议(IP)列表中选择一个IP地址返回给该网络用户,网络用户即可登录拥有该IP地址的网络服务器,获得网络服务。
可见,在现有技术中,由于DNS服务器将网络用户分配到A记录的IP列表中的任意一个网络服务器,当网络用户被分配到的网络服务器已经宕机时,该网络用户是无法访问到该网络服务器的,这将导致网络用户无法获得网络服务,降低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实现网络服务器负载均衡的方法、系统和域名解析服务器,以保证将网络用户分配到能够访问到的网络服务器上,使得网络用户能够获得网络服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实现网络服务器负载均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随机或定时访问拥有DNS服务器的IP列表中的IP地址的各个网络服务器,根据能否访问到所述网络服务器确定所述网络服务器的健康状态,根据所述健康状态将存在于域名解析DNS服务器的IP列表中但却无法访问的网络服务器的网络协议IP地址删除或设置为无效;
每个IDC中的测速服务器测量各个网络用户客户端与该测速服务器之间的网络速度,根据网络用户客户端的IP地址的归属地和归属的网络服务接入提供商ISP和所述网络速度,计算IP地址的归属地和归属的ISP分别对应相同的各个网络用户客户端到该IDC的平均网络速度;
建立IDC、所述平均网络速度、网络用户客户端IP地址的归属地和归属ISP的对应关系;
DNS服务器接收网络用户访问网络服务器的请求,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和所述请求中携带的网络用户客户端的IP地址,从该请求对应的IP列表的有效IP地址中选择网络速度满足预定条件的IDC的网络服务器的IP地址,由拥有选定的IP地址的网络服务器为该网络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一种实现网络服务器负载均衡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网络服务器状态监控模块、测速模块和DNS服务器;
所述网络服务器状态监控模块,用于随机或定时访问拥有DNS服务器的IP列表中的IP地址的各个网络服务器,根据能否访问到所述网络服务器确定所述网络服务器的健康状态,将所述健康状态上报给DNS服务器;
所述测速模块,位于IDC中,用于测量各个网络用户客户端与该测速服务 器之间的网络速度,根据网络用户客户端的IP地址的归属地和归属的网络服务接入提供商ISP和所述网络速度,计算IP地址的归属地和归属的ISP分别对应相同的各个网络用户客户端到该IDC的平均网络速度,建立IDC、所述平均网络速度、网络用户客户端IP地址的归属地和归属ISP的对应关系;
所述DNS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健康状态将存在于域名解析DNS服务器的IP列表中但却无法访问的网络服务器的网络协议IP地址删除或设置为无效,接收网络用户访问网络服务器的请求,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和所述请求中携带的网络用户客户端的IP地址,从该请求对应的IP列表的有效IP地址中选择网络速度满足预定条件的IDC的网络服务器IP地址,由拥有选定的IP地址的网络服务器为该网络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01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