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空调的控制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0515.9 | 申请日: | 2008-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0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齐阿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分类号: | F24F11/00;F24F11/05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琦;王诚华 |
地址: | 51811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空调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车用空调是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发动机车辆而设计的,发动机车辆 是通过燃油燃烧驱动发动机运行的,其车用空调的控制原理是通过发动机转 动时产生的热量送入模式电机,通过模式电机的暖风口对车内供暖;发动机 转动时通过离合器带动压缩机转动,产生冷风通过模式电机的冷风口对车内 进行制冷。其中可以对压缩机进行控制,在不需要制冷或者仅需要供暖时停 止压缩机的转动,从而不产生冷风,但是,只要发动机工作,就会产生热量 送入模式电机,因此,在对车用空调进行控制以调节车内温度时,主要是通 过调节模式电机的暖风口和冷风口之间的调节板实现的。例如,需要快速降 低车内温度时,可以开启压缩机,并将模式电机的调节板向暖风口方向转动, 从而关闭暖风口,仅保留冷风口;如果需要将车内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则 可以将模式电机的调节板停留在合适的位置,保持冷风口和暖风口的开放比 例。
随着人们环保、节能等意识的不断加强,靠电力驱动发动机运行的电动 车开始出现,并有大量被使用而取代发动机车的趋势。然而,目前尚没有针 对电动车的空调系统进行控制的具体实现方法,如果照搬发动机车的空调控 制方法,则会产生以下缺陷:
1)空调的制冷和供暖靠发动机带动,因此,如果要使用车用空调,则 必须启动发动机使车置于发动状态,噪音较大。
2)压缩机的运行靠发动机带动,其转速由发动机决定,当由于车运行 的需要导致发动机停止或启动时,同样会导致压缩机出现停止或启动,而压 缩机在启动过程中的负载是其额定负载的3至5倍,并且,压缩机在初始启 动时,需要大约1分钟的时间才能建立起制冷需要的压力,因此,在初始启 动时会造成大约1分钟的满功率能量损耗,这就显然都增加了能量消耗。
3)供暖系统的不可控导致在调节车内温度时,需要靠转动模式电机的 调节板实现,实现起来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空调的控制方法和系统,以便于方便 地实现对电动车用空调的控制,且能够减少噪声和能量消耗。
一种车用空调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空调控制单元、空调驱动单元、 电机、压缩机和制热单元;
所述空调控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该控制指令确 定需要制冷还是供暖,如果需要制冷,则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生成制冷指令发送 给所述空调驱动单元,如果需要供暖,则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生成供暖指令发送 给所述空调驱动单元;
所述空调驱动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制冷指令时,根据所述制冷指令驱动 所述电机;接收到所述供暖指令时,根据所述供暖指令驱动所述制热单元;
所述电机,用于受到驱动后,带动所述压缩机进行制冷;
所述制热单元,独立于发动机进行设置,用于受到驱动后,产生热量进 行供暖。
一种车用空调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发送的控制指令,并根据该控制指令确定需要制冷还是供暖; 如果需要制冷,则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电机带动压缩机进行制冷;如果需 要供暖,则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独立于发动机设置的制热单元进行供暖。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系统,在接收到用户发 送的控制指令后,根据该控制指令确定需要制冷还是供暖;如果需要制冷, 则根据该控制指令控制电机带动压缩机进行制冷,如果需要供暖,则根据该 控制指令控制独立于发动机设置的制热单元进行供暖。在本发明中制冷和供 暖都不再依靠发动机进行带动,而是分别采用电机带动压缩机和能够进行独 立供暖的制热单元,因此,在使用车用空调时,无需启动发动机使车子置于 发动状态,噪声较小。并且,由于压缩机的转速不再由发动机决定,因此, 不会在发动机停止或启动时,导致压缩机频繁的停止或启动,从而避免了因 此造成的满功率能量损耗。另外,由于本发明中能够根据用户的控制指令进 行制冷或供暖的控制,无需靠转动模式电机的调节板实现,实现起来更加简 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用空调控制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 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05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