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锚管构架及其支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1352.6 | 申请日: | 2008-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8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孙书伟;朱本珍;王应先;马惠民;侯殿英;杨让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秦力军;李斌 |
地址: | 730000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架 及其 支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加固方法和装置,特别涉及锚管构架及其支护边坡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程界经常遇到边坡土体软弱或滑移等问题,需要对边坡软弱土体进行加固,才能使边坡长治久安。加固边坡土体的常用方法有树根桩法、锚固法,片石堆砌法等。目前,树根桩常采用填筑石头、灌注混凝土等方法成桩,施工速度慢,桩身强度低,不能改善土体的水力学性能,加固效果差。锚固法存在施工难度大,设备复杂,工程费用相当高,也不能改善土体的水力学性能等缺点。片石堆砌法是一种仅对边坡土体表面进行防护的简单方法当对软弱土体加固的作用也不能防止地下水对土体的侵扰。上述方法都不能同时改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水力学性能,加固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锚管构架支护土质边坡或滑坡或岩质边坡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实施支护土质边坡或滑坡或岩质边坡方法的锚管构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的锚管构架支护边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通过临时刷方和填方,在坡面上布设锚管构架位置留出施工工作平台;
(a2)在所述施工工作平台上施工锚管构架,包括:
(a21)在所述施工工作平台上,按不同角度分别向稳定性较好 的强持力层下钻多排孔洞;
(a22)在所钻的多排孔洞中放置加筋体;
(a23)向放置加筋体的多排孔洞中注浆,以形成多排钢管桩;
(a24)在所述多排钢管桩的顶部构建构架顶梁。
其中,对于有塌孔、缩孔等不良现象发生的地层,在所述步骤(a21)中采用临时套管跟进方式钻孔至自稳定性较好的强持力层。
其中,所述注浆在所述套管抽出过程中完成,其中通过套管采用0.5~1MPa的注浆压力进行压力注浆或在自重作用下进行重力注浆。
本发明的上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形成多排钢管桩后,进行锚索钻孔、注浆施工以形成锚索,并且在构建所述构架顶梁时预留锚索孔;以及
通过预留的锚索孔对锚索进行张拉施工,张拉完成后,由锚头将锚索锚固在构架顶梁的侧面上。
其中,通过刻槽、支模、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在钢管桩顶部构建构架顶梁;或者通过钢管桩内加筋体与钢结构梁进行焊接或机械连接,在钢管桩顶部构建构架顶梁。
其中,当布设多套锚管构架时,先施工最下部锚管构架,然后施工上部锚管构架,最后施工中间锚管构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上述的锚管构架包括:
多排钢管桩,所述钢管桩下部穿过边坡滑动带进入滑坡体下部的强持力层;
与所述多排钢管桩顶部连接为一体的构架顶梁;
其中,所述多排钢管桩中的至少两排钢管桩按大角度倾斜方式布置。
本发明的锚管构架还包括连接所述构架顶梁的锚索,所述锚索的头部穿过所述构架顶梁并固定在所述构架顶梁的外侧。
其中,所述格构顶梁为混凝土顶梁,钢管桩内所设的加筋体与作为构架顶梁的钢筋混凝土梁的主筋焊接,此时所述钢管桩加筋体的嵌入格构顶梁的长度h=2~3d,其中d是钢管桩桩径;或者
所述格构顶梁为钢结构梁,钢管桩内所设的钢管与作为构架顶梁的钢 结构梁焊接或机械联结。
其中,所述锚索与水平线的夹角β小于所述钢管桩与水平线的夹角α,并且满足β<α≤90°。
本发明与大型抗滑结构和重型支挡结构相比,锚管构架主体工程机械化施工,施工快捷且过程更为安全可靠,它施工场地小且施工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在工程完工后,可对生态进行复原。
此外,本发明与锚索地梁结构相比,有效克服了结构自稳定性差、强度比不等以及反力结构施工导致的工期拖后等问题。锚管构架结构整体受力,其受力更为合理且可靠性更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I型锚管构架第一种形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I型锚管构架第二种形式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II型锚管构架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的锚管构架支护土质边坡的边坡加固断面图;
图4b是本发明的锚管构架支护土质边坡的边坡加固平面图;
图5a是本发明的锚管构架支护滑坡的边坡加固断面图;
图5b是本发明的锚管构架支护滑坡的边坡加固平面图;
图6a是本发明的采用一套锚管构架治理滑坡端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13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扇叶轮
- 下一篇:一种金属填充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