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滚筒式洗衣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1753.1 | 申请日: | 2008-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7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皆吉裕子;萩原久;齐藤弘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6F37/02 | 分类号: | D06F37/02;D06F33/02;D06F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筒 洗衣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沿着水平方向或倾斜方向具有旋转中心轴的旋转滚筒内进行洗涤、漂洗、脱水的滚筒式洗衣机。
背景技术
在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10-263285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以往的滚筒式洗衣机。图9是公开于专利文献1中的以往的滚筒式洗衣机的纵剖视图。下面,说明以往的滚筒式洗衣机的结构。
如图9所示,旋转滚筒201在其外周部的整个面上设有许多个通水孔202,该旋转滚筒201可自由旋转地配设在外槽203内。在旋转滚筒201的旋转中心上沿大致水平方向固定着旋转轴204的一端,在旋转轴204的另一端上固定着从动带轮205。第1电动机206以第1转速N1(例如53rpm)使旋转滚筒201旋转,进行洗涤或漂洗。第2电动机207以第2转速N2(例如1000rpm)使旋转滚筒201旋转而进行脱水。
上述第1电动机206及第2电动机207分别借助皮带208、209与从动带轮205相连结。从动带轮205具有2种减速比,借助皮带208使第1电动机206与减速比较大的从动带轮205a相连结,实现旋转滚筒201的低速旋转。第2电动机207借助皮带209与减速比较小的从动带轮205b相连结,实现旋转滚筒201的高速旋转。
外槽203由截面以旋转轴204为中心的大致正圆形的外槽主体203a和覆盖外槽主体203a的开口部的大致圆形的外槽前板203b构成。而且,外槽203内设有旋转滚筒201。旋转滚筒201与外槽203在与旋转轴204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是以旋转轴204为中心的大致同心圆,在外槽203的底部侧设有收容加热器214的大致凹状的加热体收容室215。
外槽203借助弹簧体211可摆动地自外箱210悬吊,通过防振缓冲器212可以减轻脱水起动时的振动。另外,防振缓冲器212防振支承外槽203,以避免正常脱水时的振动传递到外箱210。而且,在该滚筒式洗衣机上设有用于减轻脱水时的振动的重锤213。另外,在外槽203的底部连接着排水用的软管216的一端,并使软管216的另一端与排水泵217相连接来排出外槽203内的洗涤水。在加热器214的下方附近,将温度检测部218与温度过度上升防止部219固定在外槽主体203a的底部。
大致筒状的衬垫构件220由橡胶等挠性材料构成,将与旋转滚筒201的前表面开口部相对应的外槽203的开口部和机体前表面开口部之间连结起来,使外槽侧端部固定在外槽前板203b上。在机体前表面开口部上开闭自由地设有盖221。自供水阀222向外槽203内供水。
另外,如专利文献1所示,控制装置223控制第1电动机206、第2电动机207、加热器214、排水泵217、供水阀222等的动作,并依次控制洗涤、漂洗、脱水等一系列过程。
另外,控制装置223由过程的控制部、输入设定、显示部等构成。
接下来,说明上述以往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动作。打开盖221将洗涤物投入到旋转滚筒201内,开启电源开关(未图示)后,操作设置在控制装置223上的起动开关(未图示)而开始运转。供水阀222工作而进行供水,在通过水位检测部(未图示)检测出规定的水位时停止供水,驱动第1电动机206。由于在洗涤过程中洗涤物中含有水,因此一边通过水位检测部检测水位而补供水一边通过第1电动机206以第1转速N1旋转驱动旋转滚筒201而搅拌洗涤物,将洗涤物在旋转滚筒201内举起后落下到水面上。
在洗涤过程结束时,排水泵217工作而排出外槽203内的洗涤水。在漂洗过程中也进行与洗涤过程同样的动作。
在脱水过程中,通过第2电动机207以第2转速N2旋转驱动旋转滚筒201,对洗涤物进行离心脱水。此时,旋转滚筒201内的洗涤物偏向一方、即产生不平衡时,虽然旋转滚筒201、外槽203等摆动体振动,但是在脱水起动时通过防振缓冲器212减轻了摆动体的振动,在正常脱水时振动因防振缓冲器212的防振机构而不会传递到外箱210上。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滚筒式洗衣机中,在洗涤过程、漂洗过程中,在搅拌过程中进行水位检测的情况下,当水位的变动较大时无法正确地检测水位,因此,存在洗涤使用水量、清洗功能产生偏差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17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场效应晶体管、半导体芯片及半导体装置
- 下一篇:感光性层叠体的制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