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燃共聚酯聚合物、其制造方法以及阻燃共聚酯纤维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1851.5 | 申请日: | 200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2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梁承哲;孙亮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晓星 |
主分类号: | C08G63/692 | 分类号: | C08G63/692;C08G63/78;D01F6/8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激扬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聚酯 聚合物 制造 方法 以及 聚酯纤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的阻燃共聚酯聚合物、其制造方法以及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的阻燃共聚酯纤维。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表现优异阳离子可染性和高阻燃性的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的阻燃共聚酯聚合物,其通过TPA聚合方法制备,本发明还涉及它的制造方法,以及具有优异的可假捻加工性的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的共聚酯纤维。
背景技术
用金属磺酸盐化合物制备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的阻燃共聚酯聚合物及其纤维的传统方法通常使用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方法,这种方法又具有高生产成本的缺点。而且,由以下化合物(9,10-二氢-9-氧杂-10-2,3-二羧基丙基-10-磷杂菲-10-氧化物衍生物)表示的传统磷基阻燃剂的磷含量低,因此需加入大量阻燃剂以获得所需的阻燃性能。结果是高含量的磷基阻燃剂导致假捻纱线制造期间聚合物熔融温度剧烈降低,聚合物频繁熔化,从而引起加工性能等的降低。
为此,强烈需要开发一种方法,其能够提供具有优异可染性和阻燃性的共聚酯聚合物和具有低生产成本下改善的假捻加工性能的共聚酯纤维。
9,10-二氢-9-氧杂-10-2,3-二羧基丙基-10-磷杂菲-10-氧化物衍生物
其中R4和R5分别是形成单价酯的官能团,p是1~5的整数。
参考文献1:日本未审专利公开(公开)号2005-273043
参考文献2:日本未审专利公开(公开)号2004-107516
参考文献3:日本未审专利公开(公开)号2006-169687
发明内容
因此,考虑到上述问题而作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的阻燃共聚酯聚合物,其结合了在大气压下优异的阳离子可染性和阻燃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的阻燃共聚酯聚合物的方法,该聚合物具有改善的加工性能和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前述聚合物的具有优异可假捻加工性的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的阻燃共聚酯纤维,以及一种机织或针织织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以上和其它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的阻燃共聚酯聚合物来完成,其包含:
基于聚合物总羧基基团为0.5~3mol%的由通式1表示的含金属磺酸盐的化合物和基于聚合物总重量按照磷原子计为500~50000ppm的由通式2表示的磷基阻燃剂,通式1为:
其中M是碱金属;
通式2为:
其中R1、R2和R3各自分别是氢、苯基或C1~C7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过使用对苯二酸(TPA)作为初始原料的聚合方法来制造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的阻燃共聚酯聚合物的方法,其中该聚合物包含基于聚合物总羧基基团为0.5~3mol%的由通式1表示的含金属磺酸盐的化合物,以及基于聚合物总重量按照磷原子计为500~50000ppm的由通式2表示的磷基阻燃剂。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的阻燃共聚酯纤维,其使用前述共聚酯聚合物制备,还提供一种机织或针织织物。
附图说明
现将参考通过附图说明的本发明示范性实施方案对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进行详细描述,这些实施方案在下文给出仅为了说明的目的,因此它不限制本发明,其中:
图1是表示用于制备本发明聚合物的三管TPA聚合反应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图1更详细说明本发明。
以下将对用于制备本发明聚合物的TPA聚合方法进行简要地说明。
(a)作为反应物的TPA和乙二醇(EG)的浆液在制备反应器1中制备,然后储存在浆液储存罐2中。
(b)通过将储存罐2中的浆液供应入第一酯化反应器(下文中,称作“DE-1”)3来进行酯化反应,此处始终剩余基础低聚物。
(c)将酯化了的低聚物通过第一转移路线过滤器(篮式过滤器)4由DE-1反应器3转移到第二酯化反应器(下文中,称作“DE-2”)5。
(d)转移的低聚物再次在DE-2反应器5中进行反应,然后在该反应器中加入通式1的含金属磺酸盐的化合物和通式2的磷基阻燃剂。
(e)将得到的阻燃低聚物通过第二转移路线过滤器(篮式过滤器)6由DE-2反应器5转移入缩聚反应器(下文中,称作“PC反应器”)7,并使其反应以生产阻燃聚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晓星,未经株式会社晓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18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