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功能化纤维用浆粕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2157.5 | 申请日: | 2008-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1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宋德武;郑书华;李振峰;薛振军;张焕志;范梅欣;范小勇;吕艳松;常书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C1/02 | 分类号: | D01C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216***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 功能 化纤 浆粕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麻材为原料采用高碱、低压的方法生产出具有天然功能化纤维用浆粕的制浆方法。
技术背景
目前,粘胶纤维浆粕生产的制造方法主要有三种:亚硫酸盐法、预水解硫酸盐法及苛性钠法。亚硫酸盐法适合用于多缩戊糖较低及树脂含量较多的针叶木制浆,但由于我国木材原料的短缺,大型木材粘胶纤维浆粕厂寥寥无几。预水解硫酸盐法特别适合半纤维素多、灰份高的原料,但它最大的缺点一是生产周期太长;二是预水解的酸性废水无法进行综合处理,造成大量酸性水外排,污染环境。苛性钠法适用于含蜡质、脂肪多、木素含量低的纤维原料,原料选择范围较小,主要以棉短绒为主。在我国,化纤浆粕所用原料以棉短绒为主,其它原料虽有一定的报道,但规模化生产的厂家寥寥无几。以麻材为原料采用高碱、低压的蒸煮方法生产化纤浆粕,利用高碱、低压可以更好地除去半纤维素得到高α纤维素和低戊糖含量的软浆,既制得了能生产化学纤维的优质浆粕又增加了原料的新品种,采用高碱、低压的制备方法进行蒸煮,制得的黑液中有机物及碱的含量高,采用常规的碱回收工艺即可进行黑液处理及碱回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麻材为原料生产具有天然功能化纤维用浆粕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利用高碱、低压生产化纤浆粕的制浆方法,该制浆方法不仅可以更完全的除去木素及低分子的半纤维素,得到α-纤维素高的化纤浆粕,而且还无酸性废液产生,摆脱了酸性废液对设备的腐蚀及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本发明的方法所制得的浆粕。
当采用高碱、低压蒸煮时其工艺如下:用碱率(以NaOH计)28-38%,液比1∶2.5-4.5,蒸煮压力0.4-0.6MPa,蒸煮时间2-4小时,蒸煮温度135-165℃。采用高碱、低压是本发明的必备条件之一。
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增加化纤浆粕的原料品种,红麻、黄麻、亚麻、大麻、苎麻等麻类均可用于化纤浆粕的生产,打破常规的以木、棉为主要原料的局面。
本发明的麻材选自:红麻、黄麻、亚麻、大麻或苎麻等麻类的秆皮或秆芯。
以麻材为原料采用本发明工艺生产的粘胶纤维具有天然的抗螨、抑菌、杀菌性。
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应当指出的是,在此列出的所有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范围进行限定,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范围所限定。
实施例1
1、原料:红麻皮
2、蒸煮工艺:
用碱率:35%
液比:1∶3.5
蒸煮压力:0.6MPa
蒸煮时间:3.0h
蒸煮温度:165℃
3、蒸煮质量:甲纤:95.0%粘度:17.7mpas戊糖:1.85%
4、纤维的功能性(JIS L1902-1998):抑菌值:3.9,杀菌值:1.0,抑螨率(农药检(生测)函45号附件8:灭螨和驱螨药效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70%
实施例2
1、原料:苎麻芯
2、工艺:
用碱率:38%
液比:1∶4.5
蒸煮压力:0.4MPa
蒸煮时间:2.5h
蒸煮温度:135℃
3、蒸煮质量:甲纤:94.7%粘度:16.0mpas戊糖:1.91%
4、纤维的功能性(JIS L1902-1998):抑菌值:3.5,杀菌值:1.4,抑螨率(农药检(生测)函45号附件8:灭螨和驱螨药效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75%
实施例3
1、原料:大麻皮
2、工艺:
用碱率:28%
液比:1∶2.5
蒸煮压力:0.5MPa
蒸煮时间:4.0h
蒸煮温度:153℃
3、蒸煮质量:甲纤:96.8%粘度:16mpas戊糖:1.76%
4、纤维的功能性(JIS L1902-1998):抑菌值:4.3,杀菌值:2.0,抑螨率(农药检(生测)函45号附件8:灭螨和驱螨药效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21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