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金属回收装置以及重金属回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2573.5 | 申请日: | 200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1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有村良一;足利伸行;毛受卓;汤川敦司;津久井裕己;野口博史;大野慎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C01B17/16 | 分类号: | C01B17/1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金属 回收 装置 以及 方法 | ||
1、一种重金属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生成部,当供给含有重金属的废水和硫化氢时,使上述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和上述硫化氢反应而生成硫化物盐;
取得部,当供给上述硫化物盐和酸时,取得通过上述硫化物盐和上述酸反应而产生的硫化氢和重金属离子;
硫化氢供给线,将上述取得部取得的上述硫化氢供给到上述生成部;以及
排出线,排出上述重金属离子。
2、一种重金属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取得部,当供给硫化物盐和盐酸时,取得通过上述硫化物盐和上述盐酸反应而产生的硫化氢和重金属离子;
析出部,电解上述取得部取得的上述重金属离子,并在电极上析出金属;以及
酸生成部,利用由电解产生的氯气而生成盐酸,并供给到上述取得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析出部,电解从上述排出线排出的重金属离子,并在电极上析出金属;以及
酸生成部,利用由电解产生的氯气而生成盐酸,并供给到上述取得部。
4、一种重金属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生成部,当供给含有重金属的废水和硫化氢时,使上述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与上述硫化氢反应而生成硫化物盐;
硫氧化部,当供给上述硫化物盐时,通过预先存在于内部的硫氧化菌的作用而产生硫酸离子;
硫酸还原部,当供给上述硫酸离子和有机物时,通过预先存在于内部的硫酸还原菌的作用,在厌气条件下产生硫化氢和重金属离子;
硫化氢供给线,将上述硫酸还原部产生的上述硫化氢供给到上述生成部;以及
排出线,排出上述重金属离子。
5、一种重金属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生成部,当供给含有重金属的废水和硫化氢时,使上述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与上述硫化氢反应而生成硫化物盐;
硫氧化部,当供给上述硫化物盐时,通过预先存在于内部的硫氧化菌的作用而产生硫酸离子;
硫酸还原部,当供给上述硫化物离子和含有生成上述硫化物盐后残余的有机物的废水时,通过预先存在于内部的硫酸还原菌的作用,在厌气条件下产生硫化氢和重金属离子;以及
排出线,排出上述重金属离子。
6、一种重金属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生成部,当供给含有重金属的废水和硫化氢时,使上述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与上述硫化氢反应而生成硫化物盐;
硫氧化部,当供给上述硫化物盐时,通过预先存在于内部的硫氧化菌的作用,产生硫酸离子;
硫酸还原部,当供给上述硫酸离子与有机物时,通过预先存在于内部的硫酸还原菌的作用,在厌气条件下产生硫化氢和重金属离子,并通过上述硫酸还原菌与预先存在于上述内部的甲烷菌的作用而产生甲烷;以及
排出线,排出上述重金属离子。
7、如权利要求6记载的重金属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电部,被供给上述甲烷,并将上述甲烷变为电能;以及
析出部,利用上述发电部产生的电能,电解从上述排出线排出的重金属离子,并在电极上析出金属。
8、一种重金属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生成步骤,当供给含有重金属的废水和硫化氢时,使上述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和上述硫化氢反应而生成硫化物盐;
取得步骤,当供给上述硫化物盐和酸时,取得使上述硫化物盐和上述酸反应而产生的硫化氢和重金属离子;
供给步骤,将取得的上述硫化氢作为上述生成步骤中利用的硫化氢供给;以及
排出步骤,排出上述重金属离子。
9、一种重金属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取得步骤,当供给硫化物盐和盐酸时,取得通过上述硫化物盐和上述盐酸反应而产生的硫化氢和重金属离子;
析出步骤,电解上述取得部取得的上述重金属离子,并在电极上析出金属;
酸生成步骤,利用由电解产生的氯气而生成盐酸;以及
酸供给步骤,将生成的上述盐酸作为在上述取得步骤中利用的盐酸而供给。
10、一种重金属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生成步骤,当供给含有重金属的废水和硫化氢时,使上述废水和上述硫化氢反应而生成硫化物盐;
氧化步骤,当供给上述硫化物盐时,通过预先存在于内部的硫氧化菌的作用而产生硫酸离子;
还原步骤,当供给上述硫酸离子和有机物时,通过预先存在于内部的硫酸还原菌的作用,在厌气条件下产生硫化氢和重金属离子;以及
排出步骤,排出上述重金属离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257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