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发光元件用的驱动电路和采用它的光源装置、照明装置、监视装置、图像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212616.X | 申请日: | 2008-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8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水迫和久;须藤清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S5/042 | 分类号: | H01S5/042;H01S5/062;F21V23/00;G09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海红;刘瑞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发光 元件 驱动 电路 采用 光源 装置 照明 监视 图像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驱动半导体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光源装置具备,例如,半导体激光器和驱动半导体激光器的驱动电路。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5-95148号文献
但是,最好,光源装置的效率,更具体地,半导体激光器的效率较高。但是,通常,在驱动电路中,存在寄生电感。在流过半导体激光器的电流较大,并且流过半导体激光器的电流的值变化的情况下,寄生电感的影响增加。由此,在过去,由于驱动电路的寄生电感,故难以充分地提高光源装置的效率。
另外,该问题并不限于光源装置具备半导体激光器的场合,在具备LED等的其它的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场合,也是共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减小用于驱动半导体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的寄生电感。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可作为下述的方式或适用例而实现。
(适用例1)
一种驱动电路,其用于驱动半导体发光元件,并包括:
基板;
第1图形,其在上述基板的第1层形成,并与上述半导体发光元件的阳极电连接;以及
第2图形,其在上述基板的第2层形成,并与上述半导体发光元件的阴极电连接;
其中,上述第1图形和上述第2图形以在从上述基板的法线方向看时上述第1图形和上述第2图形重叠的方式形成。
在该驱动电路中,基板的第1层的第1图形和基板的第2层的第2图形以在从基板的法线方向看时2个图形重叠的方式形成,由此,可减小驱动电路的寄生电感。
(适用例2)
适用例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中,上述第1图形的宽度和上述第2图形的宽度基本相等。
按照该方式,与第1图形的宽度和第2图形的宽度不同的场合相比较,可减小寄生电感。
(适用例3)
适用例1或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中,流过上述半导体发光元件的电流在流过上述第1图形时的第1方向,与上述电流在流过上述第2图形时的第2方向相反。
(适用例4)
适用例1~3中的任何一例所述的驱动电路,其中,上述基板为刚性基板。
(适用例5)
适用例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中,上述半导体发光元件设置在上述刚性基板的侧方。
按照该方式,与半导体发光元件设置在刚性基板的一个面侧的场合相比较,可减小寄生电感。
(适用例6)
适用例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还包括:
柔性基板;
第3图形,其在上述柔性基板的第3层形成,上述第1图形和上述阳极经由上述第3图形电连接;以及
第4图形,其在上述柔性基板的第4层形成,上述第2图形和上述阴极经由上述第4图形电连接;
其中,上述第3图形和上述第4图形以在从上述基板的法线方向看时上述第3图形和上述第4图形重叠的方式形成。
按照该方式,可提高驱动电路的设置的自由度。
(适用例7)
适用例6所述的驱动电路,其中,上述第3图形的宽度和上述第4图形的宽度基本相等。
(适用例8)
适用例6或7所述的驱动电路,其中,流过上述半导体发光元件的电流在流过上述第3图形时的第3方向,与上述电流在流过上述第4图形时的方向相反。
(适用例9)
适用例6~8中的任何一例所述的驱动电路,其中,上述半导体发光元件设置在上述柔性基板的侧方。
按照该方式,与半导体发光元件设置在刚性基板的一个面侧的场合相比较,可减小寄生电感。
(适用例10)
适用例4~9中的任何一例所述的驱动电路,其还包括:
与上述半导体发光元件连接的开关元件;
其中,上述开关元件设置在上述第2图形的形成区域的内侧。
(适用例11)
适用例1~3中的任何一例所述的驱动电路,其中,上述基板为柔性基板。
按照该方式,可提高驱动电路的设置的自由度。
(适用例12)
适用例1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中,上述半导体发光元件设置在上述柔性基板的侧方。
按照该方式,与半导体发光元件设置在柔性基板的一个面侧的场合相比较,可减小寄生电感。
(适用例13)
适用例11或1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还包括:
与上述半导体发光元件连接的开关元件;
其中,上述开关元件设置在上述第2图形的形成区域的内侧。
(适用例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26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