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阻抗测量用手柄单元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2635.2 | 申请日: | 2008-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5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小栗一也;水内明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5/053 | 分类号: | A61B5/053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萍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阻抗 测量 用手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阻抗测量用手柄单元。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一种身体脂肪计,设置有可用手的全部手指握住的大致圆柱状的操作杆(把持)部,在该把持部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指尖腹部接触的部位上安装有施加电极,在拇指侧的掌腹部接触的部位上安装有测量电极(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4)。
该身体脂肪计为,在一对施加电极之间流过电流,测量一对测量电极之间的生物阻抗,根据该生物阻抗计算身体脂肪率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90512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的操作杆部的构成为,两个操作杆部一起向后弯曲的圆弧突出部之间由身体脂肪计主体(连结部件)连结,所以必须在将手腕整体过度向内侧弯曲的状态、并且将拇指笔直伸长的状态下把持操作杆部,因此拇指侧的掌腹部可能与测量电极不稳定地接触,或者拇指以外的手指的指尖腹部可能与施加电极不稳定地接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阻抗测量用手柄单元,使拇指侧的掌腹部与测量电极稳定地接触,并且拇指以外的手指的指尖腹部与施加电极稳定地接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阻抗测量用手柄单元,设置有能够用手的全部手指握住的大致圆柱状的把持部,在该把持部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指尖腹部接触的部位上安装有施加电极,在拇指侧的掌腹部接触的部位上安装有测量电极,该生物阻抗测量用手柄单元的特征在于,上述施加电极以及上述测量电极分别沿上述把持部的整个高度形成,上述把持部由左手用把持部和右手用把持部构成,在该左手用把持部 和右手用把持部中至少一个把持部上安装有上述施加电极和测量电极,而且形成有从上述施加电极安装部位和测量电极安装部位之间的把持部向大致正侧方延伸的平坦突出部,两个把持部的平坦突出部之间通过连结部件连结,并且在上述把持部上面形成有用于放置拇指的指尖腹部的拇指放置部。
如技术方案2所示,优选在上述把持部的拇指放置部的上面附加有督促放置拇指的标识。
如技术方案3所示,优选上述连结部件由显示身体脂肪率等的显示部、和输入身高、体重、性别等的操作部构成,显示部和操作部配置在把持了把持部的使用者所面对的一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从施加电极安装部位和测量电极安装部位之间的把持部向大致正侧方延伸的平坦突出部之间通过连结部件连结,所以能够在手腕整体自然向内侧弯曲的状态下把持把持部,因此拇指侧的掌腹部与测量电极稳定地接触,并且拇指以外的手指的指尖腹部与施加电极稳定地接触。而且,由于在把持部的上面形成有用于放置拇指的指尖腹部的拇指放置部,所以通过将拇指放置在该拇指放置部,能够更强地把持把持部,因此,拇指侧的掌腹部与测量电极更稳定地接触,并且拇指以外的手指的指尖腹部与施加电极更稳定地接触。
根据技术方案2,通过在把持部的拇指放置部的上面附加标识,能够督促将拇指放置在拇指放置部。
根据技术方案3,通过将显示身体脂肪率等的显示部、和输入身高、体重、性别等的操作部,在朝向使用者所面对的一侧的状态下设置在两个把持部之间,由此提高可见性和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手柄单元,(a)是正面侧立体图,(b)是背面侧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手柄单元,(a)是平面图,(b)是正面图。
图3是图1的手柄单元,(a)是侧面图,(b)是在拇指放置部附加了标识的平面图。
图4是在用两手把持手柄单元的把持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在将拇指放置在手柄单元的拇指放置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与体重计连接的手柄单元,(a)是正面图,(b)是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图1(a)是生物阻抗测量用手柄单元1的正面侧立体图,图1(b)是其背面侧立体图。图2(a)是手柄单元1的平面图,图2(b)是(a)的正面图,图3(a)是图2(b)的侧面图。
手柄单元1形成为横长四方形状,在两端部分分别具有左手用把持部(把手)2和右手用把持部(把手)3,并且两个把持部2、3的平坦突出部2a、3a之间通过连结部件4连结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26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