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印刷用铝基材新型合金无效
申请号: | 200810213047.0 | 申请日: | 2008-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8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赵世庆;陈昌云;游江海;尹晓辉;卢永红;温庆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地址: | 40132***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 基材 新型 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具体来说是一种印刷用铝基材合金。
背景技术
在印刷用铝基材发展历史过程中,曾经使用过3103,由于含有较高的Mn易形成粗大组织而很快淘汰,现在还在使用的1052合金由于添加了0.08-0.20%的Mg对材料强度提高较明显,材料组织也得到一定细化,但是电解速度和砂目均匀性和现行要求有一定差距,对于高档PS版,特别是CTP用铝基材对电解速度和电解均匀性要求更高,由此在系统分析各元素对电解作用前提下,提出了新型合金成分设计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印刷用铝基材新型合金,这种新型合金具有高电解速度和电解均匀性能,适于作印刷用铝基材。
一种印刷用铝基材合金,是在铝中含有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元素成份:Si0.05~0.10%、Fe 0.25~0.35%、Mn 0.05~0.10%、Mg 0.05~0.15%、Ti 0.01~0.025%、Cu<0.05%、Zn<0.05%,其余杂质总和<0.15%且单个杂质<0.03%。
比较优选的是在铝中含有下述质量百分比的元素成份:Si 0.08%、Fe 0.30%、Mn 0.08%、Mg 0.1%、Ti 0.015%、Cu 0.0013%、Zn 0.0044%,其余杂质总和<0.15%且单个杂质<0.03%。
本发明设计的新型铝合金,与现行世界各国主要使用的印刷用1050铝合金相比,增加了Mn、Mg含量,降低了Si、Fe、Ti含量。目的是按此成分生产的铸锭经过热轧、冷轧、热处理等工序后,获得更细的纤维组织,减小化合物尺寸,改善化合物形态,提高260-280℃下印刷版材的耐烘烤强度,提高铝基材电解砂目的均匀性。这种合金与现有产品相比,具有更高的电解速度和电解均匀性能,适合于对电解速度和电解均匀性要求更高的高档PS版,特别是CTP用铝基材对电解速度和电解均匀性要求更高,新合金对电解速度和电解均匀的提高,是对生产和管理难度的现象降低,具有非常重大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1050合金样品电解腐蚀组织50X照片。
图2为1050合金中添加镁的合金样品电解腐蚀组织50X照片。
图3为实施例3中合金样品电解腐蚀组织50X照片。
图4为1050合金样品极化曲线。
图5为1050合金中添加镁的合金样品极化曲线。
图6为实施例3中合金样品极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铝合金中各元素质量百分含量为:Si 0.08%、Fe 0.30%、Mn 0.08%、Mg 0.1%、Ti 0.015%、Cu 0.0013%、Zn 0.0044%,其余为Al。
实施例2
铝合金中各元素质量百分含量为:Si 0.06%、Fe 0.33%、Mn 0.05%、Mg 0.14%、Ti 0.01%、Cu 0.04%、Zn 0.04%,其余为Al。
实施例3
铝合金中各元素质量百分含量为:Si 0.10%、Fe 0.25%、Mn 0.10%、Mg 0.06%、Ti 0.024%、Cu 0.004%、Zn 0.004%,其余为Al。
实验例
为验证本发明的新合金的性能,进行了两种试验。
(1)模拟电解实验法
将由1052合金以及在1052合金中添加0.1%(质量)的Mg的加镁合金,以及实施例1中的合金,制成的PS版进行电解腐蚀实验,实验条件见表1:
表1PS版铝基板电解腐蚀试验检测工艺规范
电解腐蚀后组织照片如图1-图3所示。
从图1至图3的照片可知,1050合金样品腐蚀均匀性不如加Mg的,加Mg的不如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新合金的。新合金成分样品腐蚀速度比原成分略快。同样的试验证明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均匀性好于图2,与图3的实施例1相当。
(2)电解腐蚀极化曲线测试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2130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